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法治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8345
  • 作      者:
    江作苏[等]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涉及新闻传播的法律思想、法制观念,以及在法治环境下对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事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加深认识。《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新闻法治论》正是基于此作出的论述。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闻法治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新闻法治论》在法治语境下,从法学视角切入,立足历史和国际视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深层制度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宪法原则下新闻法治的深刻内涵,探讨了当前我国新闻立法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两个舆论场”同属统一场域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是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在200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民间舆论场”①。随着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社交社区、移动平台等新媒体的发展,“口头舆论场”在当下演变成了“网络舆论场”。对“两个舆论场”之说,有的学者强调“两个舆论场不仅对同一现象看法不同,甚至对社会整体认识也有很大差别”,需要“打通两个舆论场,使二者尽量吻合”。有的则认为,“两个舆论场”讨论的内容大抵相同,只是讨论的方式、使用的话语不同。还有的指出,舆论本来就发生在民间,官方媒体只能引导舆论,将二者“打通”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做到。这些观点之所以产生歧义,因为人们对舆论、舆论场及主流媒体的功能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联合国也在世界范围提出了“网络治理”概念,政府在舆论场中,不能唱独角戏。要在多元主体下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在舆论场中,需要调动整合社会、行政各方的资源,遵循并运用网络自身的传播规律,实现政府与网站、与社会、与公民的共赢,畅通健全体制机制诉求渠道。互联网社会赋予公民个体超乎历史各个时期的自我表达权,但是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网络的声音并不一定就是代表社会的整体声音,他们的诉求也不能因为网络的兴盛而被埋没。
  “主流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的存在本身是正常的,不完全重叠也是正常的。必须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必须表达社会舆论,而不能歪曲社会舆论。但是,如果“两个舆论场”的兴奋点、关注点大相径庭,很少贴近、缺乏“交集”就不正常了。在任何一个民主社会,主流声音和民间意见都应该有基本共识。“两个舆论场”,实际归于一个主权国家的整体媒介区域,是多元文化的健康体现。按照信息学分类,二者仍属统一场域。不同区域发声的角度不同,传播对象各异,依托的媒介形态也不一样,但是共同的传播规则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法律框架下,以法律精神和准则开展活动。没有这个基本的认同,“两个舆论场”必然会走向对抗和分裂。从这个角度分析,管理好“两个舆论场”的关键点,在于依法运用媒体和依法管理媒体。可以说,人们期望的舆论有序,首在法律有规。
  四、信息技术解构媒介与法律的统合
  在当今信息技术发生剧烈变革的条件下,移动传播、个性化传播成为潮流,有人预测,大众媒体作为一个行业,将会被解构。这就好比原来蜡烛主要是照明工具,但它现在变成一种浪漫元素;原来马匹是一种交通工具,现在则是观费性的竞技活动载体。媒体也会这样,以印刷媒体为代表的大众媒体会变成小众的奢侈品,变成精英古董。内容生产不再是媒体的专门职能,它是品牌企业必须从事的一项基础工作。也许以后会出现类似《星巴克lifestyle》、《路虎国家地理》、《pstar军事博览》这样的企业媒体,它们并非是企业内刊,除了名字以外,他们的内容和今天的第三方媒体并无区别。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这些媒体会吸纳现在的很多媒体人。媒体业被解构了,随之广告业一定也会被解构。广告公司将会变得越来越像公关公司,但不是现在这种以服务媒体为目标的公关公司,它们必须直接服务消费者,因此,媒体受制于广告客户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些预测具有一定的技术依托基础,在媒介演变发展史上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过往案例。
  但是,从严肃的逻辑学与历史学角度思考,无论媒介与传播的形态如何变化,精神与物质的相互依存关系总是存在,思想的力量总是与物质的力量有着灵魂出窍般的不同产生规律。所以,在管理学大行其道,商学院似乎已成为精神家园的年代里,传媒与新闻的无色彩与无功利是不是会达到乌托邦式的境地?实际上,在法学家的眼睛里,永远都不会有无须用法理、法则、法条、法庭去规范的社会现象,一切的规范都来自于以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无论媒介怎样干变万化,变换成如何新奇的形态,法律对于媒介,都具有哲学意义和逻辑上的统合功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对新闻与法律关系的制度考察
第一节 同属上层建筑的新闻与法律
第二节 法律对传播的保护
第三节 法律对传播的调控与规范
第四节 网络的广义法律介入与底线

第二章 中国的宪法原则与新闻传播
第一节 法治: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理念
第二节 新闻业根本准则:宪法
第三节 公民宪法权利的传播学体现

第三章 媒介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
第一节 公信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媒介公信力
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
第四节 媒介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的比较

第四章 法律规制下的媒体准入与退出
第一节 新闻传播体制
第二节 西方媒体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法规
第三节 中国媒体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法则

第五章 法律保障下的新闻维权
第一节 打击刑事犯罪的媒介责任
第二节 维护民事权利的新闻诉求
第三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闻途径

第六章 网络反腐的法律环境
第一节 网络反腐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反腐与个人权益保护
第三节 网络反腐的规范化

第七章 虚假新闻造成的侵权
第一节 虚假新闻侵害客体分类
第二节 虚假新闻的违法性和法律规定
第三节 制造与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追究
第四节 制造与传播虚假新闻法律责任的免责情形
第五节 制造与传播虚假新闻的预防工作

第八章 依法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第三节 新闻工作者职业权利的维护
第四节 新闻工作者的自律与职业道德规范

第九章 信息公开对传播业的意义
第一节 信息公开的法律演进
第二节 信息公开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信息公开的行政保障和推进

第十章 依法经营媒介资产
第一节 我国媒介资产的特点
第二节 壮大媒介经济的法制保障
第三节 媒介体制改革取向和有待完备的法律

第十一章 中国媒介走向世界的法律环境
第一节 我国的媒介环境
第二节 我国媒介管理的法律环境
第三节 西方媒介管理的法律环境
第四节 中国媒介规制与西方媒介管理的比较与对接
第五节 完善中国媒介走向世界的法律环境

第十二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侵害网络隐私权的表现
第三节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保护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