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9035
  • 作      者:
    张进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从宏观的制度视角与微观的程序视角展开研究,力图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学术方案,并对相关的立法提供学术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分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两个部分进行论述,上篇司法文明部分主要从中国律师的定位、新中国检查制度发展史、西方的接近正义运动与中国民事司法改革、中国的司法鉴定改革、人民调解的现代转型以及相关补论和附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下篇程序正义部分则主要从刑事审判上的预断排除原则、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新发展及其启示、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公共安全的考量、刑事诉讼中的监督检察、刑事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及附论几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
  后来,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各自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名义上是对《决定》的细化,但实质上可能出现了与《决定》的立法精神不尽协调之处,有些地方甚至逾越了《决定》的内容。2012年两大诉讼法修订以及其后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司法鉴定的改革,是从诉讼规律与证据理念角度对鉴定意见运用规则的完善,也是对《决定》中相关内容的拓展和落实。
  四、司法鉴定改革前瞻:圃境与出路
  中国的司法鉴定改革至今,由于鉴定管理体制的分散带来的混乱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侦查机关仍然控制着其在侦查程序中的鉴定权力,因此鉴定管理的分散化状况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顽固性,依旧是今后中央进行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司法鉴定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于司法鉴定权威性的弱化甚至某些司法鉴定权威性的丧失,以及由于民众对司法鉴定的不信任而引发的多头鉴定和反复鉴定。我们认为,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在于,司法鉴定的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布局也不够合理,部分司法鉴定机构层次不高致使服务能力不强,鉴定人队伍的结构不甚合理和整体素质偏低。但更加重要的一个原因,却还是在于司法鉴定资源的垄断性和司法鉴定权力的封闭性。尤其在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的最先启动往往处于侦查阶段,而侦查机关的自侦自鉴会使得当事人缺乏对鉴定的参与和必要监督,与鉴定的首次接触即处于一种对立状态。这种先人为主的排斥性,对于司法鉴定在整体上权威性的降低,可能会产生不容低估的扩散效应。纵观上述问题,今后的司法鉴定改革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
展开
目录
司法文明与程序正义(代自序)
上篇 司法文明
第一章 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
一、导言
二、中国律师的职业化
三、律师职业的商业化
四、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
五、律师与公权机关的关系
六、结语
第二章 新中国检察制度发达史
一、导言
二、1949~1966年:中国检察制度的初创和蹒跚起步阶段
三、1966~1988年:中国检察制度的中断和恢复重建阶段
四、1988年至今: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和纵深发展阶段
五、中国检察制度发展的总体规律
第三章 西方的接近正义运动与中国民事司法改革
一、导言
二、西方国家的接近正义运动述评
三、西方的接近正义运动对中国的启示
四、接近正义视角下中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五、结语
第四章 中国的司法鉴定改革
一、导言
二、1998~2004年:司法鉴定制度的初步改革
三、2004年至今:司法鉴定制度的纵深改革
四、司法鉴定改革前瞻:困境与出路
第五章 人民调解的现代转型
一、导言
二、人民调解在当前的实践困境
三、人民调解制度的底线属性
四、走出困境:人民调解的全面转型
补论司法视域下的电视调解
附论晚清司法改革的理想图景——《京师法律学堂笔记》之《法院编制法》点校者序
……

下篇 程序正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