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建“三环三翼多廊”的空间布属
根据绿道区位、发挥功能及建设标准的差异,绿道可分为3类:一是城市型绿道,位于中心城、新城等城市建成区内,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带状绿地建设,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骑行为辅。二是郊野型绿道,位于城市建成区外,依托山谷、河流、林地、田园等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异而形成不同特色,出行方式以骑行为主、步行为辅。三是联络型绿道,在某些绿道无法连续的区域,在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通过借道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实现绿道连通。
而绿道建设包括慢行道路、绿化景观、标识系统和配套设施等4类建设内容。其中慢行道路又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型绿道3种。绿化景观则分生态型绿道单侧绿化带与城市型绿道单侧绿化,宽窄不同,但都能营造与自然融合的园林式景观。同时绿道还应采取统一标识内容,包括解说牌、引导牌和警示牌三类,并根据实际服务需求、游客量等合理配置必要的交通接驳、给排水、电力、通讯、照明等基础设施以及驿站等服务设施。
绿道线路决定着绿道的服务范围、功能发挥、品牌影响,是建设绿道的前提和基础。布局绿道线路要充分考虑生态空间、景观资源、交通衔接、受众人口、现实需求、易于实施、上下衔接等因素,发挥市级绿道的骨架支撑、示范引领作用。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重点功能区、主要居住区、交通站点、民俗旅游村等都是绿道的重要节点。因此建设绿道要尽可能多的串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节点,提升绿道游赏的吸引力。绿道建设主要利用现有绿化生态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提升绿道的景观品质,需要新建或改造提升慢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营造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季相明显、主题鲜明的绿化景观。
目前,北京市的绿道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最初的雏形是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海子郊野公园等大型公园内的健身步道。近几年,绿道逐渐走出公园,走向滨水空间,市内陆续建设了大运河绿道、妫河绿道、潮白河绿道、营城建都绿道等滨水绿道。
未来,北京市的绿道建设将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基础,以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充分考虑工程易于实施、市民方便到达、兼顾绿色出行等因素,规划市级绿道l260千米,覆盖全市16区县,贯通11个新城,在空间上形成“三环、三翼、多廊”的总体格局。
其中,“三环”绿道指环城公园环绿道、郊野休闲环绿道、森林公园环绿道,分别沿二环路、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布局,将中心城、边缘组团、近郊新城、四大郊野公园和著名历史文化风景区联系起来。“三翼”绿道指东翼绿道、西翼绿道、北翼绿道,是以“三环”、“多廊”绿道为中心向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延伸,分别将北京市东部、西南部和北部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区和新城建设区联系起来。“多廊”绿道主要是沿城市河湖水系由中心城向外辐射的滨水绿道,主要沿护城河、昆玉河、北土城河、永引渠、京密引水渠、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水系布局,并与“三环”绿道相连通,共同形成市级绿道体系的中心。
根据《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2013—2017年)》,2013年计划实施环城公园绿道、郊野休闲环绿道部分区段、“多廊”绿道部分区段、温榆河滨水绿道等线路,约175千米;2014年计划实施新城绿道、郊野休闲环绿道、“多廊”绿道,主要分布在六环内,约260千米;2015年计划实施森林公园环绿道、“三翼”绿道近郊区段,约280千米;2016年计划实施“三翼”绿道远郊区段,约300千米;2017年计划实施“三翼”绿道剩余区段并打通断头绿道,约245千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