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説明
黄體仁(一五四六—?)關於黄體仁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據四然齋藏稿卷九祭亡弟云:‘逾年邑中疫癘大作,母病疫卒,予方九齡。’又卷七先考中山府君先妣瞿孺人繼妣沈孺人行實云:‘瞿孺人生以正德庚辰正月十八日,卒于嘉靖甲寅七月二十五日。’可知體仁母卒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一五五四),由此逆推,可知體仁之生年當爲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至於其卒年則仍需進一步考訂。,字長卿,號穀城,明上海縣川沙城人,明代中後期上海地方頗有影響的文士。
黄氏世居上海,自明朝建立以後成爲地方著姓,黄體仁之父名一岳,字子鍾,萬曆元年(一五七三)進士,官祁連陽縣訓導並署祁陽縣知縣,在任以正直著稱。黄體仁早歲即受知于著名學者耿定向,講身心性命之學,多所發明。後於萬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考中舉人。三十二年(一六四)考中甲辰科第二甲進士。官刑部主事,遷員外郎,轉郎中。在此期間曾向朝廷舉薦其門人徐光啟,使得這位日後聲名大震的不世奇才得以進入仕途。萬曆三十八年,出任山東登州府知府黄體仁就任登州知府的年份,參(光緒)增修登州府志卷二十五文秩一。,擢東兗道副使。在任時減免賦税,表彰名賢,頗得民望,終因爲官正直,觸怒權貴而罷歸。黄体仁之罢归,与万曆末年‘福王之国’事件密切相关。(光绪)川沙厅志卷十载:‘値岁祲而福藩之国,舟车填輳,体仁條上,尽革迎谒供億诸费,当事者不悅,罢归。’据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十七,福王朱常洵於万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二月正式辞京前往封地河南,明史卷一百二十诸王五载:‘下诏赐荘田四万顷……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所至骚动。’综合正史及方志,可推知黄体仁盖于此事件中触怒权贵而遭罢免。返鄉後讀書自娛,顔其書齋曰‘四然’,取‘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之意,足見其晚歲旨趣所在。
黄體仁一生著述頗豐,據史志記載,有四然齋稿十卷、續稿四卷、奏議二卷、詩、文、雜著、東牟、西曹案牘各二卷。見本書附録所收雲間志略卷二十二黄憲副穀城公傳。但目前僅四然齋藏稿十卷有刊本傳世,該本卷首有萬曆三十六年徐光啓序,則刊刻時間當在該年前後。從内容上看,該文集對上海及浦東本地之世道人情多有涉及。其中包括當時各位上海地方官員的施政記録、與作者交往的本地賢達之生平遭際,還保存了作者對黄氏先祖飽含深情的書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望族近百年的變遷。明代中期以後,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一帶悄然興起,黄體仁所居住的川沙也捲入了這一潮流中,在本文集中,可以多次看到黄體仁對當地世風日益驕奢的慨嘆和對淳樸厚重之人格的期許,從中亦反映當時一般士大夫對社會變動的基本態度。
本書即以四庫存目叢書影印萬曆刻本爲底本進行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凡底本中的異體字、古今字,一般都予以保留,以存文獻原貌;少數刊刻過程中的手民之誤,則予以改正;底本中漫漶不清或一时無法辨識的文字,則以‘□’代替,以示慎重。
由於歷史的久遠,目前我們得見的黄體仁著作只有這部四然齋藏稿,整理者另從山東方志中輯得黄體仁萬曆三十八年後爲官山東时所撰文三篇,今謹列於附録,以存吉光片羽。另從史志中選録黄體仁的傳記兩篇附於後,謹供參考。
由於水平有限,在整理過程中一定存在不少錯誤和疏失,望專家和讀者時時指正。
二一四年夏 杜怡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