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堂姐的婚礼
堂姐结婚那天早晨,艾拉像平常一样,十分耐心、满怀希望、认认真真地梳洗打扮了一番。他穿上意大利羊毛裤、丝绸衬衫、粉红色短袜——他觉得这双袜子很性感一和那件有点儿磨损但还可以穿的威利·斯密斯牌运动衫。他还刮了刮两条眉毛之间的“三角区”,又花几分钟的时间把汽车里面打扫干净。这是一辆已经用旧了的、仓门式后背的日本车,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散发着淡淡的难闻的气味。艾拉无论到哪儿,都希望能碰到命中注定要爱上的那个女人。他驱车从帕尔姆斯到阿卡迪亚,途经洛杉矶。堂姐希拉在阿卡迪亚一座犹太会堂里举行婚礼。结果他迷了路,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那个地方。走进会堂的时候已经晚了,惊动了坐在后面的人。他在姑妈莉莲旁边坐下。姑妈掐了一下他的胳膊,掐得还挺疼。参加婚礼的人显得沉闷、拘谨。仪式进行的时候,艾拉发现自己沉湎于一种怀旧的忧伤之中,尽想些已经无可挽回的事情。
随后在帕萨迪纳的老埃尔·因佩里奥酒店宴会厅举行婚宴。艾拉东瞅瞅西看看,想寻找一位更让他感兴趣的年轻的堂姊妹。比方从伯克利来的吉普罗拉。她六英尺高,是大陆航空公司的空姐。或者那个胆小的利亚·布莱克。小时候,她曾经两次让艾拉看他想看的地方。艾拉和希拉都属于怀斯曼家族名声不怎么好的那一支。来参加婚礼的亲戚不多。和艾拉同坐一桌的都是新郎家那边的客人,希拉这边的亲戚只有艾拉的老姑姑莉莲、索菲和索菲的第二个丈夫拉皮德斯先生。
“你该换件新运动衫了。”索菲姑妈说。
“他需要一块新表了。”莉莲姑妈说。
拉皮德斯先生说,艾拉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好理发师。于是,一场热烈的讨论在第十七桌展开。年纪大一点的人抱怨现在流行的发型。艾拉的发型就经常被人们当作“不可思议”的例子援引——当然也涉及现在干理发这一行的人技艺是否娴熟。艾拉拿来三磅或者四磅鲑鱼片,吃了个精光,服务员一直往上端的柠檬、黄瓜和芫荽Ⅱ十更不在话下。他还吃了好多蘑菇和山羊奶酪馅儿小圆饼。他凝望着乐队里那些演奏员,特别是那个吹萨克斯管的黑人。那家伙慈眉善目,留着“骇人长发绺”。他努力想象,那些人演奏略带伤感的恰恰舞曲时心里在想什么。他看见希拉和她那位新婚丈夫一边说悄悄话,一边迈着轻盈的舞步,翩翩起舞。她看起来很高兴:两颊绯红,面带微笑,身穿令人炫目的长裙,高兴得简直要发疯。但是,她看起来似乎并非在爱河里徜徉——与他想象中爱意缠绵的女人不完全一样。她目光犹疑,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似乎要努力想起这个搂着她的腰肢、让她一条腿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向后仰着,好亲吻她喉咙的男人到底是谁。
就在希拉和巴里从舞池走出来的时候,一位穿蓝色长裙的女人吸引了艾拉的目光。她和另外两个女人一起坐在一棵很大的棕榈树下的桌子旁边。酒店管这个宴会厅叫“美景阁”。为了和这个雅号匹配,大厅里种了不少盆栽的棕榈。艾拉回望着她的凝视,觉得一股暖流流遍全身,仿佛喝了一杯威士忌。那女人先是像“近视眼”那样眯着一双眼睛,后来眉头紧皱,似乎有点生气。她满头卷发,染成金黄色,嘴唇很厚、很红,但显得严厉、很难让人亲近。她的眼睛应该是灰色或者棕色,但是为了和那条让人看了就心情激动的长裙相得益彰,涂了眼影。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曲线优美的身体比芳华消退的面庞保养得更好。不过他发现她那张脸依然美丽。他从她的脖颈和眼睛周围,看到这个女人饱经沧桑,不乏辛酸,但还想再碰碰运气。
艾拉站了一会儿,向那个女人走去。他借口去吧台,必须经过那个女人坐的那张桌子。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他又趁机偷偷盯着她看了好大一会儿,还支楞起耳朵,听她在说什么。她正和旁边那几个女人聊天,声音柔和,还有几分忧怨。在艾拉看来,这个女人在说什么让她愤愤不平的事情,似乎和律师的鞋有关。她耳垂上戴着很简洁的金耳钉。艾拉像一颗彗星从桌子旁边划过,他想象着,彗星的尾迹进射出一朵朵欲望的火花和“清新之水”的香气。可她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注意他。走到吧台跟前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真的想喝点什么。看来他身体机能失常很难预料,也会经常发生。不过,说到底他也喝不了多少酒。好在这个吧台可以随便点酒,他便要了双份的索查。
他身后站着两个男人一边聊天,一边等他们点的酒。艾拉没有转身,往他们身边凑了凑,想听他们说些什么。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系四年级的学生,喜欢这种宝贵的表演“实践”:偷听,侦察,在飞机上和坐在旁边的乘客撒些“弥天大谎”。
“那个夏洛特可是个骚货。第一流的。头等荡妇。”其中一个男人说。他的声音听起来倒很柔和,俨然古典音乐台的播音员。“和她干,那可太爽了。”他稍微有点纽约口音。
“没错,没错。”另外那个人说。他听起来年纪大一点,而且显然习惯于阿谀奉承,给年轻人出点馊主意。“没问题,你可得把她干得欲火难收,欲罢不能。”
“真有那天,我肯定让她激情满怀,高潮迭起。哈,哈,哈!在她自个儿的床上。”
……
展开
——《纽约时报》
★夏邦用精确和敏锐刺穿强烈情感的表面。在这些故事里,有许多令人心碎的瞬间,但是,通过捕捉到最微妙情感的小插曲,那些瞬间显得是如此恰到好处,让读者只能对夏邦高超的技巧微笑以对。
——《芝加哥论坛报》
★一本独特的小说集……故事略具讽刺意味,文字简洁而清晰,夏邦笔下的生活甜蜜中掺杂着苦涩,他的洞察力总是击中读者的痛处,并为之感动……
——《出版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