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语言教学就是选定一小块规范语言行为的领地,培养一些最受人喜欢的特性——凭借这种文化上界定的精英标准,将有助于你寻求工作,或在聚会上帮你赢得社会信誉。有人甚至可能学习如何制作被称为专业论文的拜占庭艺术品。为何要精通此技,自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那种驱动力,即“艺术造诣”,仍是天性使然。
社会秩序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先于书籍与法典的出现,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其模式遵循层次交叠和相互制衡的原理,如同肉体或石头的结构。我们在管理上所谓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是参照自然运行规律且深思熟虑后选择的一套结构形式。
世界在注视
世界锋利如刀——这是北美西北海岸流行的一句谚语。有些人认为他们的文化与大自然没有多大的差异,他们生活的社会在经济上仍然依赖着天然生态系统;那么,在他们看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人迹罕至的荒野世界是一所非同寻常的学校,经历过这种环境的人会成为顽强而幽默的教师。远道而来的人经常能在这里接触到无数的动物和植物。要想学识渊博就得学习各种民谣、谚语、传说、故事、习语、神话(还有技艺),因为这些记载了人们接触当地生态社区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体验。在野外,这一“空旷区域”里,实际行动最为重要。在这里,徒步行走是伟大的探险、最初的沉思,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行动,它对人类至关重要。徒步行走强调勇气和谦卑之间的平衡。野外远足,人们会发现哪里有食物,而且还会亲身感受到“自己也会是他人的盘中餐”——此语直言不讳地表明,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生态平衡”是休戚相关的;另一方面,它也告诫我们要保持警觉,有所防备。与此同时,我们还能获得特别的教益:一些特别的动物和植物,凭借它们实用与完美的价值,从未被沦为猎获的对象和出售的商品。
稍微回顾一下西方思想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路径似乎出现过分叉的现象。西方思想史上标志性的人物有笛卡尔、牛顿、霍布斯(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生命是“恶劣的、野蛮的、短暂的”——他们都是城镇居民),他们的思路完全排斥有机世界。他们用缺乏生机的机械装置和产品经济的模式取代了生生不息的有机世界。这些思想家极其仇视“紊乱”,就像他们的前辈,一百年前那些迫害女巫的检察官一样。他们不仅不喜欢世界可能会像刀尖一样锋利,而且想从大自然中把刀刃拿走。西方世界的科学家一工程师一统治者,利用操纵生死的权力不断地做着愚蠢的修补工作;他们不仅未使人类感到世界更安全,反而使整个地球濒于崩溃的边缘。大多数人——采食者、农民或工匠——一直采取另一种思路。
……
展开
加里·斯奈德自己的精神食粮除了佛教和东方文化以外,也包括印第安神话。在他看来,人们并未真正发现美洲。他们像入侵的流寇,占据了这块土地,卻根本不了解它,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面对美国主流文化,他提倡一种亚文化群,反对垄断,重视交流、回归自然。按他的说法,亚文化群深深地植根于四万年的人类历史中,而腐朽的文明只是一种病态的幻象。----北岛
加里?斯奈德在《禅定荒野》里面曾经这样说:“文化多元性和多语言性乃是全球的共同规范。我们在世界性的多元化与深层地方意识之间寻求平衡”。他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整个人类应该“在适当的位置重获民族自决权”。当今世界有个现象让他愤怒不已,大量的人为了自然与生存在流血流汗地工作着,“然而,真正掌握权力的却另有其人,这些人日进斗金,打扮得光鲜亮丽,在一流的大学受过极好的教育。无论男女,他们一边享受着美食,读着高雅的文学作品,一边却试图让毁灭世界的投资与立法齐头并进”。加里?斯奈德的这种愤怒难道不也令我们警醒吗?!
---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