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与发展政策研究报告.2013,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与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117717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与发展政策报告: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与社会(2013)》与发展政策研究报告综合了国合会2013年政策研究成果、国合会2013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中国环境与发展重要政策进展(2012-2013)与国合会政策建议影响,供国内各级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公众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建议2:推动可持续消费制度与体制创新
  创新对于可持续消费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公共管理与社会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言,现有部分管理与社会制度实际上鼓励的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在上述两个重要的领域促进可持续消费的创新,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2.1:建立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部际协调合作机制
  课题组建议针对可持续消费设立部际合作机制或工作组。由于消费相关政策具有交叉性,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管辖的领域,所以有必要针对可持续消费政策,尤其是与财政激励或定价机制、城镇化及建设、标准与教育监督有关的政策,展开协调合作。课题组建议,应由国务院领导部际工作组,由以下部门和机构的代表担任工作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环境保护部(牵头单位)、农业部、商务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科技部、水利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及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
  应尽快建立工作组,使其在将可持续消费纳入“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工作组应直接向国务院汇报,负责制定《可持续消费路线图》和《可持续消费行动计划》。此外,还应评估现有可持续消费促进政策工具的可行性与效率,并设计新政策工具。工作组还应与现有的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与其他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领导小组进行密切协调与合作。
  2.建议2.2:提高中国产品认证体系的公信力与独立牲
  课题组强烈建议,有必要促进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与国际紧密接轨,使其更具公信力。为解决不可靠、不透明的产品信息在消费者心中缺乏公信力的问题,必须对现有产品质量监控机构进行强化,例如加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建设。中国环境标志制度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以提高认证产品数量与赢得消费者信赖与认可为目标。
  中国应加大力度在产品认证和标签领域采纳成功的国际经验。除官方认证机构以外,还应成立独立的消费者信息协会。消费者信息协会有权开展独立的产品对比测试,并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此类独立产品测试将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信任度,并最终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销量。
  此外,应支持成立独立的消费者协会与消费者咨询委员会,这些机构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持续消费建议以及来自测试机构的信息。另外,还应构建服务于消费者的开放式绿色产品信息平台。建立国家数据库,由独立的第三方管理运行,收集发布绿色产品信息。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社会
一、引言
二、2013年的国际形势
三、中国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但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
四、政策与实施问题
五、结论

第二章 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
一、引言
二、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现状
三、国际实践与理论视角
四、政策行动框架
五、政策建议

第三章 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
一、引言
二、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基本理念
三、中国可持续消费的政策与趋势
四、可持续消费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五、中国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战略建议

第四章 促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
一、引言
二、公众参与
三、环境信息公开
四、对环境事件的响应
五、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绿色发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引言
二、中国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现状与评估
三、中国政府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政策法规分析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发展的国际视野
五、绿色发展中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框架构建
六、促进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促进城市绿色出行政策
一、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危害与成因
二、促进城市绿色出行——机遇与挑战
三、城市交通发展国际趋势分析
四、促进城市绿色出行一目标与策略
五、促进城市绿色出行——政策措施建议

第七章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向中国政府提交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实践进程,全面构建绿色发展以及更加和谐的环境与社会新型关系
二、转变消费模式,以可持续消费驱动绿色发展
三、明确企业在发展与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
四、发挥媒体与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将社会对环境的关注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动力
五、高度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挑战,探索绿色城镇化模式

附件
附件1 中国环境与发展重要政策进展(2012-2013)与国合会政策建议影响
附件2 第五届(2012-2016)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组成人员(截至2014年1月)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