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代谢研究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大多数关于物质代谢的研究成果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对于物质代谢过程中的空间特征等没有得到深刻体现。因此,除了要进一步进行物质代谢研究方法和动力学模型的探讨外,还应进一步进行以下的研究工作:(1)土地利用改变了地球的下垫面状况,引起物质流和能量流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关系密切,但是目前在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中尚缺乏对物质代谢驱动作用的考虑。因此,未来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是:①将土地利用与物质代谢联系起来,加强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物质代谢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覆盖下的物质代谢特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物质代谢吞吐规模、效率、强度等特征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时空演变模型构建的探讨,定量与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物质代谢和地质环境化学作用之间的关系;③研究如何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控来提高物质代谢效率。
(2)目前大尺度下的物质代谢过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关于中小尺度物质代谢状况的研究尚缺乏。在进行物质代谢规模研究的过程中,多数仅是机械地从物质的输入一输出出发,获得社会经济系统物质代谢规模的指标,而对输入一输出过程中的各内在组分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代谢规模、效率等影响并未进行过多的关注。因此,未来应该着重解决以下问题:①加强对中小尺度(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生态敏感区等)物质代谢过程的研究,尤其是要充实小尺度区域和一些生态敏感区的物质代谢过程的研究。②需要一些更为翔实、细密的方法对系统内部的物质与能量流动进行描述,要考虑物质代谢过程中输入与输出各组分之间内在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比如,对经济系统内部不同生产、消费所产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过程分析,从而找出存在潜在危害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或者从政策和行为角度出发,探讨物质代谢效率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反馈机制以及资源消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包括土地利用变化与能源政策、家庭代谢吞吐量与公共政策之间反馈机制的研究;不同企业行为、家庭生活模式和消费趋向下对物质代谢过程的影响等。③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拓展和完善具有可行性的物质代谢评价方法和研究思路。
(3)现有国内研究成果中,对于物质代谢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效应,多集中于城市代谢过程中的水环境效应和地质环境效应,而对于城市或者工业代谢过程中的大气、土壤等其他环境影响效应的揭示尚不多,未来应该继续拓展研究物质代谢过程与其他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可考虑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过程中引入物质流、资源流、物质代谢强度和人类居住适宜性等指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