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3806
  • 作      者:
    张彩平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系统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根据“总量与交易机制”的特点以及会计的“交易观”指出,企业持有配额目的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确认、计量问题。为交易而持有配额的企业,应在配额分配之时确认相应的碳货币资产和排放负债;配额的交易并没有解除企业的配额交付义务,因而不确认相应的收益;配额的交付表示减排义务的解除,导致排放负债和碳货币同减。
展开
内容介绍
  低碳经济时代,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制度,通过确定碳排放的权利与责任以及市场的定价与交易,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低成本减排机制。然而,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研究现状却表明,目前的研究存在研究不系统、逻辑关系不清晰等缺陷,从而使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成为国内外会计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难题。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总量与交易机制”和“基准与信用机制”下所特有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主要创新点如下:
  (1)系统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根据“总量与交易机制”的特点以及会计的“交易观”指出,企业持有配额目的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确认、计量问题。为交易而持有配额的企业,应在配额分配之时确认相应的碳货币资产和排放负债;配额的交易并没有解除企业的配额交付义务,因而不确认相应的收益;配额的交付表示减排义务的解除,导致排放负债和碳货币同减。配额的期货与期权交易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为履行义务而持有配额的企业,根据配额的非交易性特征,无须确认碳排放权资产和排放负债,只对超排或减排行为进行会计处理。在基准与信用机制下,碳信用的净减排性质使其具有资产的本质,因而应将碳信用确认为碳货币资产,同时确认相应的收益。
  (2)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模式。鉴于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影响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企业应采用财务报表列报和表外披露的双重方式报告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即一方面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列报配额与碳信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另一方面运角碳绩效指标表外披露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的综合影响。(3)明确了制定和实施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的思路。即根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程度,提出应分两步制定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的思路。第一步: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制定《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引》;第二步: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对发达的情况下,制定《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同时,为了提高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的执行效力,提出建立由自我执行机制、独立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所构成的“三位一体”执行机制的思路。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尽管碳货币资产观和排放负债观是崭新的理论尝试,但其理论合理性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二是还需要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验证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模式的现实可行性。
展开
精彩书摘
  1.2.1.3  对国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上述国外研究现状足以表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综述国外研究现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国内外对两种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总量与交易机制”及“基准与信用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缺乏系统地研究,不仅无法全面反映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的财务影响,也导致了实务中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化,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对碳排放权中所蕴含的排放权利与交付义务缺乏全面的分析,致使企业无法厘清碳排放权资产与排放负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尽管国内外都坚持碳排放权资产化的观点,但究竟确认为何种资产却存在争议。将碳排放权确认为存货、无形资产、金融工具和捐赠资产都有其理论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理论缺陷,需要从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4)尽管证监会(SEC)、世界资源倡议组织(wRI)与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等组织分别制定了碳信息披露标准,但各种标准的制定依据、披露内容、披露形式缺乏统一的规范,无法为利益关系人提供可比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
  1.2.2  国内研究综述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领域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已有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研究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承担强制的减排任务,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的方式更多地是参与发达国家的CDM项目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迟缓也导致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的滞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代表性的观点有:ⅡFRIC发布IFRIC 3的草案后不久,李琳和孙铮(2004)较为全面地介绍了IFRIC 3对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将排放权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依据及其操作要领。周一虹(2005)对国外文献中的排放权会计做了一个简要的文献回顾。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1.1.2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实施碳排放权交易
1.1.3 碳排放权交易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内容
1.6 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理论
2.1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外部性理论
2.1.3 科斯的产权理论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概念
2.2.1 碳排放权的概念
2.2.2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
2.3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机制
2.3.1 基于配额的总量与交易机制
2.3.2 基于项目的基准与信用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概念框架
3.1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本质属性
3.2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核算对象
3.3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基本目标
3.4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基本假设
3.5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基本原则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4.1 总量与交易机制下配额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4.1.1 为交易而持有配额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4.1.2 为履行义务而持有配额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4.2 基准与信用机制下碳信用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4.2.1 碳信用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4.2.2 碳信用获得与交易的会计记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
5.1 碳信息披露的国际要求与标准
5.1.1 各国关于碳信息披露的要求
5.1.2 国际组织制定的自愿碳信息披露标准
5.1.3 对国际碳信息披露的评价
5.2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模式的构建
5.2.1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的目标
5.2.2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2.3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5.2.4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的方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定与实施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的初步设想
6.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及其碳信息披露现状
6.1.1 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6.1.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
6.1.3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
6.2 制定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的初步设想
6.2.1 第一步:制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指引》
6.2.2 第二步:制定《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
6.3 实施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的初步设想
6.3.1 市场基础: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6.3.2 效力保障:构建“三位一体”的执行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书结论
7.2 未来展望
7.2.1 本书的不足之处
7.2.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中国100样本历年CDP反馈情况
附录2 CDP 2010中国100行业分布与回应情况
附录3 2010年CDP问卷调查
附录4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指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