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2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6920
  • 作      者:
    胡锦光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2012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真实记录了2012年影响中国宪政进程的十大宪法事例,这些事例均具有典型代表性,社会影响重大,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宪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这些事例的评析。旨在弘扬宪政精神,增强宪政理念,提升中国宪法学的研究水平,推动中国宪政的稳步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胡锦光,1960年1月生,男,徽州人。1983年6月、1986年6月和1998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分别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MPA首席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宪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性学术成果有:《中国宪法问题研究》(独著)、《行政处罚研究》(独著)、《违宪审查比较研究》(主编)、《中国十大宪政事例研究》(主编)等,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2005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双百活动最佳宣讲奖”。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暨政策法规司法律咨询顾问、国家统计局法律咨询顾问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宪法事例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虽然不存在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但通过这些宪法事例,推进和影响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中国的立法基本理念和基本制度、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以及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未来也必然推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实效化。因为这些宪法事例是中国社会内在的宪法诉求,是宪法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宪法影响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深刻体现,是宪法核心价值的深刻体现。这是它们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根本原因。

展开
目录
事例1:微博反腐之“杨达才案”――政治自由、政治参与的宪法思考<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微博反腐: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br /><br />(一)微博反腐:杨达才案件的表征意义<br /><br />(二)网络政治参与:杨达才案件的宪法解读<br /><br />三、监督权、言论自由的保障与政治人物隐私权限制<br /><br />(一)监督权的含义<br /><br />(二)监督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br /><br />(三)言论自由的保障与政治人物隐私权的限制<br /><br />(四)对本案的分析<br /><br />四、政治参与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信息公开<br /><br />(一)知情权及其价值<br /><br />(二)加强知情权的保障<br /><br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br /><br />(四)对本案的分析<br /><br /><br /><br />事例2:吴英集资诈骗被判死缓案――通过限制死刑保护公民的生命权<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对民间借贷的管制:吴英案生成的制度背景<br /><br />(一)民间借贷的立法:“硬”禁止与“软”鼓励<br /><br />(二)旺盛的民间借贷需求<br /><br />三、集资诈骗要处死刑吗?死刑的合宪性解释<br /><br />(一)宪法中的生命权<br /><br />(二)死刑的合宪性解释与死刑的限制<br /><br />(三)“经济犯罪不应规定死刑”之再解释<br /><br />(四)吴英犯集资诈骗罪是否应该被判处死刑<br /><br />四、死刑缓期执行:保护公民生命权的“通幽曲径”<br /><br /><br /><br />事例3: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宪法进路<br /><br />一、事件始末与宪法视点<br /><br />(一)地级三沙市设立始末<br /><br />(二)三沙地理、人文、区划和建制沿革<br /><br />(三)国内外对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反应<br /><br />(四)考量地级三沙市设立的宪法视点<br /><br />二、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宪法依据<br /><br />(一)地级三沙市的设立符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br /><br />(二)设立地级三沙市体现了维护主权与保障人权的内在统一性<br /><br />(三)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合宪性与合法性<br /><br />三、地级三沙市政权组建的合宪性分析<br /><br />(一)依宪依法产生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为新生的<br /><br />地级三沙市权力机关构筑了合法性基础<br /><br />(二)认真对待公民选举权,为地级三沙市政权组织夯实了民意基础<br /><br />(三)地级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其他国家机关,奠定了市其他国家机关的正当性基础<br /><br />四、启示和建议<br /><br /><br /><br />事例4:陈乎福发网帖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事件――煽动罪与言论自由<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罪与非罪<br /><br />三、英国法上的煽动诽谤罪<br /><br />四、政治言论之宪法保障<br /><br />五、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之合宪性分析<br /><br /><br /><br />事例5:四川农民与国家争夺乌术归属权案――财产的“私使用性”与国家所有<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乌木的权属争议及问题呈现<br /><br />(一)民法上有关乌木属性的不同观点<br /><br />(二)鸟木的所有权归属:国有抑或私有<br /><br />(三)主要涉及的宪法问题<br /><br />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意义<br /><br />(一)财产的“私使用性”原则<br /><br />(二)私有财产权的功能<br /><br />(三)财产权的社会义务性<br /><br />(四)宪法制约下的立法裁量<br /><br />四、我国宪法上私有财产权保障体系的成立与发展<br /><br />(一)1982年《宪法》的规定<br /><br />(二)四次修宪中的发展<br /><br />(三)私有财产权入宪对民事立法的影响<br /><br />五、对本案的分析<br /><br />(一)民法相关条文的合宪性解释<br /><br />(二)私有财产权限制的合宪性审查<br /><br />六、结语<br /><br /><br /><br />事例6:异地高考公共政策中的“约辩”事件<br /><br />――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与国家的教育公平义务<br /><br />一、事件始末与法理问题<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本事件的法理问题<br /><br />二、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度体现<br /><br />(一)2013年前的高考制度<br /><br />(二)当前的异地高考政策<br /><br />(三)异地高考政策的学理争点<br /><br />三、平等权的审查方法<br /><br />(一)平等权的审查标准<br /><br />(二)平等权的审查步骤<br /><br />四、依户籍参加高考的平等权审查<br /><br />(一)户籍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功能<br /><br />(二)高考根据户籍差别对待是否合理<br /><br />五、异地高考政策的平等权审查<br /><br />(一)异地高考政策是不彻底的矫正措施<br /><br />(二)对北上广三地工作方案的评析<br /><br />六、余论<br /><br /><br /><br />事例7:任建宇因网络发帖被劳教事件――言论自由与劳动教养<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系争问题<br /><br />三、言论自由保障的宪法基础<br /><br />(一)言论自由的概念<br /><br />(二)言论自由的功能<br /><br />四、言论自由的保障范围<br /><br />(一)主体范围<br /><br />(二)事项范围<br /><br />五、言论自由的干预<br /><br />六、阻却违宪事由<br /><br />(一)法律保留原则<br /><br />(二)比例原则<br /><br />七、结论<br /><br /><br /><br />事例8:人大代表李万均为农民工讨薪被警方通缉事件<br /><br />――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特别保护权<br /><br />一、事件始末及主要问题<br /><br />二、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享有<br /><br />(一)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主体<br /><br />(二)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期间<br /><br />(三)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条件<br /><br />三、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的适用<br /><br />(一)适用范围<br /><br />(二)适用程序<br /><br />四、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的实现<br /><br />(一)作出许可的主体<br /><br />(二)许可审查的标准<br /><br /><br /><br />事例9:中国多个城市爆发针对日本“钓鱼岛国有化”示威游行事件<br /><br />――宪法上的集会游行示威自由<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保障内涵<br /><br />三、对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限制<br /><br />(一)内容限制<br /><br />(二)时间、地点、方式的限制<br /><br />(三)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若干限制要件的合宪性分析<br /><br />四、事先许可的合宪性分析<br /><br />(一)美国<br /><br />(二)德国<br /><br />(三)美国、德国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br /><br />五、结论<br /><br /><br /><br />事例10: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强制堕胎事件<br /><br />――强制堕胎对夫妻生育权、孕妇健康权和胎儿生命权的侵害<br /><br />一、事件始末<br /><br />二、本事例涉及的宪法问题<br /><br />三、作为我国宪法义务的计划生育<br /><br />(一)计划生育制度体现出的战略思维<br /><br />(二)计划生育义务的特征和宪法位阶<br /><br />四、强制引产与夫妻的生育权<br /><br />(一)宪法对生育权的保障<br /><br />(二)强制引产对冯建梅夫妇生育权的限制<br /><br />(三)强制引产的宪法正当性审查<br /><br />五、强制引产与孕妇的健康权<br /><br />(一)宪法对健康权的保障<br /><br />(二)强制引产对冯建梅健康权的损害<br /><br />(三)强制引产的宪法正当性审查<br /><br />六、强制引产与胎儿的生命权<br /><br />七、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