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和狗
民国初年,宿县境内一户钱姓人家,在美味的食品一再不翼而飞后,婆媳关系急剧恶化起来。婆婆认定是媳妇偷吃了,并一再为此打骂她,媳妇却一口咬定与她无关。可在封建礼教依然盛行的年代,媳妇的分辩是没有意义的,她不得不有泪往肚里咽,无奈地承受着这一恶名。
为了好吃的东西不再被偷吃,婆婆采取了措施:她把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挂了起来。但这并没能防住“贼”,那被挂起的东西还是没了。这不仅使媳妇罪上加罪,也迫使婆婆完善了她的措施:在悬挂物的下方撒上一层草木灰——她要偷食者留下足迹以取得确凿证据。这天,在又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她如此悄悄地作了布置,就故意早早地下田去了,以给“贼”提供上钩的机会。
婆婆下田后,媳妇和其他人也相继下田去了,家中只剩下请来做家具的木匠。起初,木匠只是做自己的活,并没有注意周围。但这家狗的反常举动,使他好奇起来——他见它老是围着女主人撒草木灰的那一片地方转。于是就边干活,边留意起狗,想弄清它到底要干什么。他见那狗又转了一阵后停下,往地上看起来。看了一会儿它走到院中,衔起一双在太阳下晒的绣花鞋回来。它将鞋放下,两只后爪踏进鞋中,像人穿鞋那样穿好,直立着走进草木灰地。到了悬挂物下方,举起两只前爪抱住它,伸嘴在里面吃起来。吃过之后,小心地松开悬挂物,又像人那样走出草木灰地,把鞋脱掉,再衔起送到原来的地方放好。做完这一切,回到它那常待的地方躺下,心满意足地闭目养起神来。
钱家婆媳为丢失吃的东西而吵闹不休的事,木匠也有耳闻。他目瞪口呆地看完上述全过程后,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狗在作祟!中午,当又故意晚回来的婆婆看到草木灰地上的鞋印和悬挂物内的吃物荡然无存后,不容分说就去打儿媳妇。木匠马上制止说:“算了,别打了,不是她,是狗。”就把狗“作案”的全过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一家人听了,都唏嘘不止,婆媳间的误会自然也就消除。从此一家人一齐防范起狗来,那狗就偷不到好吃的东西了。
自木匠揭穿狗后,不知怎么,狗就和他形影不离起来。他收工回家,狗就跟着他直到他进家,他来上工,狗就在半路上等。后来他换了一家干活,狗也是天天如此。又过了几天,他转到离家较远的邻村干活,狗只跟了他两天就不跟了。狗的这些反常举动并未引起木匠的警惕。在他看来,它不就是一条狗嘛!
木匠到邻村干活,要经过一片树林地。这天——是他到邻村干活的第五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样去邻村上工。在他走到树林中央的时候,看到钱家的狗从前面的几棵树后走出来,站到小路的中间,面他而立。狗眼露凶光,龇牙咧嘴,颤动的喉管里响着可怖的低吼。他瞟眼往狗走出的地方看看,有个刚挖的坑。坑约长两米,宽一米,深一米。与常见的坑不同的一是它没有棱角,二是挖上来的土细碎,细碎到像是用筛子筛过。“这不是人挖的,是狗挖的。”作出这样的判断后,又联系到这些天狗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它这是要咬死我,再把我埋上。”想到这里,他飞快地放下工具包,从里面抽出一把利斧,愤怒地对狗大声说:“畜生,今天不是你咬死我,就是我杀了你,来吧!”话音未落,狗先发制人,张开血盆大口,腾空向他扑来。他躲闪不及,用左手遮挡,狗一下子就咬住了他的小臂,并把他往坑的方向拽。狗牙透过肌肉,咬得骨头咯咯作响。身材魁梧又强壮的他,没有被狗的这一招击倒。说时迟那时快,他右手举起斧头向狗劈去,慌乱中砍到了狗的屁股上。狗虽受了伤,但并不致命,它一边咬住他的胳膊不放,一边用两只前爪撕抓他的咽喉和胸部,还一边把他往坑的方向拉。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木匠不顾疼痛,再次举起斧头,向狗的腰部劈去。这一劈,砍开了狗的胸腔,狗立即倒地。
木匠杀死了狗,虽是多处受伤,然无大碍。他喘息一会儿,收拾起工具,到钱家去了。到了钱家,把得罪狗后,狗如何算计他,他又如何杀死狗的前前后后讲了一遍。钱家人不仅没怪他,还出钱给他治了伤。
收藏枪支的野猪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新疆某地的一片深山老林里,出没着一头凶暴的足有四百斤的雄性野猪。它不仅掘食农作物和袭击家畜,就连进山打猎的猎人也不放过。有据可查的倒在它獠牙下的猎人就有四五个,有几个失踪的也断定与它有关。它成了这带山林的一大害。
居住在这片山林附近的老猎人周某的儿子性子倔,对这头野猪的兽行义愤填膺,决心消灭它。他不顾父亲的一再劝阻,在一天的黄昏携带枪支潜进山里,想利用野猪夜晚出来觅食的习性将它射杀。但是当第二天中午他还未回来时,周某就知道儿子已经出事了。悲痛之余,周某立誓要除掉这头野猪,为儿子报仇。从此之后,他就不断地深入山林,搜集野猪活动的有关信息。经过一段时间艰苦而危险的努力,他弄清了重要的两点:一是野猪固定住在一个山洞里;二是它出洞走什么路线,回洞也一定走这个路线。掌握了野猪活动的基本规律后,一个捕杀它的计划就在他心中形成了。他先是在野猪外出必经的道路上,选择三个炸药埋放点,隐蔽地埋上足够量的炸药和铺设了电源线,然后于一日召集数十位亲朋,携带枪支、锣鼓等器械,在傍晚时分就早早进入预定区域,静候着野猪出洞。晚九时左右,野猪果然出来觅食了。当它走过三个炸药埋放点后,他指挥众人一面高声呐喊,一面又敲锣打鼓鸣枪。野猪突然受这惊吓,转身往山洞逃去。当它逃到第一个炸药埋放点时,他揿动开关引爆了炸药,但未炸中。野猪逃到第二个炸药埋放点,他引爆了炸药又未炸中。直到第三处炸药爆炸,才把野猪干倒。
炸死野猪后,周某同众人到它栖身的山洞看。令他们吃惊不已的是,在洞的一角,竟堆放着上十支猎枪。周某认出其中的一支是他儿子的。
汤圆
清朝末年时,界首一村有某,擅在墙壁上挖洞盗物。同村有银匠,富有,某久生觊觎之心。一风高月黑夜,潜至其院侧,齐地凿墙洞。适银匠因故晚归,遥望,假装不见,反反向绕道至家,对妻说:“某正在掏咱家西屋的墙,不能轻饶他。我在这儿守着,你去包汤圆。不要包大,要小到不用嚼就能咽。我什么时候叫你下,你再下,下好在凉水里猛冰一下,再盛出来给他吃。”妻说:“我知道了,你想烫他。”银匠颔首笑。妻去厨房,银匠伏墙静听。片时,觉洞将通,灭灯,手持小板凳,立于侧。又片时,洞口土松塌,洞现,某从洞口探头入。银匠趁其不备,突用凳腿卡住其脖,再在板凳上一坐。某头颈立不能动,大号饶命。银匠喜,高声呼妻:“逮住了,快把灯点上。”妻奔至,擦亮火柴,点上灯。银匠俯身下望,见某头脸着地,又窘又急,大汗淋漓,戏抚其颊,问:“你想不到吧?”某气喘着说:“大爷高人,小的愚鲁,绝对想不到爷有这样的高招。”又慢问:“来此何干耶?”某答:“小的肚子饿,来找点吃的,求大爷把我放了。”银匠冷笑:“放你?叫你再来偷我?”某发誓自此改邪归正,哀乞免死。银匠暗忖:今天要不是我回来得晚,不知会被这家伙偷走多少东西。吃屎的狗离不了茅厕,若不除掉他,难保今后无祸。想罢,诈作应其请态:“好吧,就原谅你这次,放你走。你不是饿嘛,我人情做到底,下汤圆给你吃。不过要记住,从今往后不要再打我家的主意。”某感泣下泪:“自然,自然,爷对我这样好,我哪能忘恩负义。”银匠狞笑,高声对厨房:“按我说的,给他下汤圆。”妻会意地答应一声,银匠仍身不离凳。
不一会儿,妻端一大碗汤圆来。银匠接过,对某说:“我端着给你吃,得吃快点,吃完了,你就走。”某不知是计,应诺。银匠把碗送到他嘴边,他呼啦啦一口连一口,很快把一大碗汤圆喝个精光。银匠故问:“可好吃?”某说:“好吃,好吃。”银匠说:“好吃就好,你走吧。”说罢起身,把板凳从某脖子上拿下。某道声谢,缩身倒爬出墙外,收起家伙,走了。走几步回视掘墙处,还暗庆自己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第二天天明,村人发现某死在村中的路上。保长上报知县,知县派员验察,并不见身上有伤。查侦数月,终因不明死因而不了了之。
……
展开
——Denetional
这确实是一本现代版的《聊斋志异》。很多故事灵异得很,我本人也听别人说过类似的故事,而且还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对其中大部分的故事,我是相信的。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消遣时间不错的选择。
——过客匆匆
我就是喜欢这些奇闻怪事,因为生活太闷了,这书跟我预想得一样好。
——再生二丁目
拿到书的当天晚躺在床上看着看着,觉得鬼气森森,心里凉飕飕的。比看“聊斋”吓人。 虽然不像聊斋那样精彩,倒是很满足人猎奇的心理。
——zhangzheng322
真是不错,很有趣,作者说的故事大多有名有姓,看来是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情,大千世界还真是无奇不有!
——fltaway
看完了还想再看,有第二季吗?
——tanq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