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徐惟诚文集.第12卷,杂文.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11171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惟诚,1930年生,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及大夏大学经济系学习。新中国建立后,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新闻工作和党的宣传工作。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及学习委员会主任、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北京杂文学会会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铸造》、《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话说思想工作》、《群众路线十题》、《给小红的信》、《祝你学习好》、《八十年寻路记》、《少年儿童教育论集》、《余心言杂文选》等著作80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徐惟诚文集(第12卷):杂文(下册)》内容收录作者1990年至2012年间发表的杂文代表作品220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或针砭时弊,或讴歌新风,或商讨问题,或直击热点,深刻展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面貌。
展开
精彩书摘
  《徐惟诚文集第12卷杂文下/徐惟诚文集》:
  几条大河发源何处——《河殇百谬》补《河殇》说:“在地球北温带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壤处,从冰山雪峰中淌出来的几条大河,分别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几个文明。无论是黄河、尼罗河,还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印度河,这几条著名的东方江河,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亚细亚是创始的地方。”如果《河殇》的作者没有读过中学的地理课,或者早已经遗忘,他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至少不应该忘记看一眼哪怕是最简单的世界地图(在《河殇》中,并没有忘记教别人去看世界地图)。因为他所提到的这几条河,实在没有一条发源于“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壤处”。黄河,发源于中国的青海省。印度河的发源地在中国西藏冈底斯山,都离开亚非、亚欧边界十万八千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离开欧洲倒是近一点,但也还隔着一个黑海。尼罗河则发源于非洲东部的腹地,从南向北流,流到地中海的人海口时才同亚洲靠近一点。再有,无论怎么说,尼罗河也是一条地地道道非洲的河,拉着尼罗河来论证“亚细亚”的含义,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
  《河殇》的这些谬误,大约也不是《河殇》作者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从某些欧洲人的著作里抄来的。即使是抄,也不要太过于迷信。《河殇》的作者们不是历来打着“破除迷信”的旗号吗?是装样子的呢?还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北京晚报》,1990年1目6日)两个花蕊夫人都说四川多才女。五代时前蜀后蜀就各有一位能诗的花蕊夫人。
  第一位是前蜀主王建之妃,姓徐,是后主王衍的母亲。王衍即位,被封为顺圣太后。这位花蕊夫人的名声不太好。历史上说她“交结佞臣,专权受贿”。
  她留下的《花蕊夫人宫词》,据后人认定为她本人所作的九十余首,写的都是宫中游乐之事,对于后人研究当时的宫廷生活有一定的价值。从王建墓中出土的众多乐伎俑看,大约她对文化活动还是相当重视的。
  公元925年,花蕊夫人和儿子王衍一起投降后唐,在赴太原的路上被后唐庄宗派人杀掉。这是当时许多投降者的下场,不足为怪。
  第二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夫人,姓费,四川青城人。据说孟昶也是个有文才的人,但其作品未见流传。苏轼说他七岁时从一老尼姑处听到孟昶所作的《玉楼春》,只记得两句:“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不知道是不是赞花蕊夫人的。宋人的笔记说,这位花蕊夫人“能为诗”,“传其歌词,清婉可听”,“而世不传”。据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清理旧书时曾发现她的七言诗一卷,说有89首,实际找到30余首,“大约似王建宫词”。例如:“厨舡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娥近数千。遇着唱名多不语,含羞急过御床前。”这些诗究竟是哪一位花蕊夫人所作,实难断定。
  ……
展开
目录
1990年(16篇)
几条大河发源何处——《河殇百谬》补
两个花蕊夫人
某些美国人为什么希望中国变成私有制社会?
劳动的权利
强盗的自供
撕掉“精英”们的遮羞布——杂文集《辨伪·释疑·解惑》序
美国不能不搞霸权主义
美国官场腐败数例
下楼与上楼
钱主政治
我们也在写历史
一书激起干重浪
“出国热”的思考
驱“狐”记
西方国家的“平等”“自由”
1991年(13篇)
拜个年吧
世界上的穷国
世界儿童的命运
美国中央情报局设计的一个大圈套
当代法国的“钦差大臣”
西印度的毁灭
摩天大楼下的流浪汉
纳粹党阴魂不散
某些美国报刊的担心和失望
奋斗才有希望
没有电线的电熨斗
人生“小事”
西方的排外主义和“人权”
1992年(7篇)
杂文的功效——《捅破窗户纸》前言
重视一下农民旅游
现代麦客随想
节约的富人
“不设巨奖”的推销术
喝一碗腊八粥
新加坡商人如是说
1993年(20篇)
犯罪成本和办案成本
北京长城饭店的两次公关活动
学习新加坡的精神文明——《我眼见的新加坡》序
泰门的独白
猴岛记趣
“我们美国也有‘傻瓜’”
女性是可爱的——《女人与世界》序
端午又是女儿节
开发一点端午旅游商品
杂文事业的推动者——胡昭衡杂文研讨会寄言
重新学会正确地花钱
“穷得只剩下钱了”
长良川上观“鹈饲”
无花时节访岚山
穿平跟鞋的日本女人
我们怎样工作
好人不应当怕坏人
美国人的算计
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
1994年(11篇)
年夜饭吃哈
美援二三事
他们关心什么人的“人权”
海外不奇谈
美国人买东西
他为什么没有上当
说“跳槽”
都一样就不得罪人了
和平饭店见闻
多学一种本领
新加坡是怎样做到“居者有其屋”的
1995年(6篇)
聪明
苏秦发财之后
为冥府忧
说富
黄经理发奖金
婚礼
1996年(9篇)
人生的思索——《人生漫思录》序
聪明反被聪明误?
知足·不知足·知不足
韩村河的公共汽车站
雪泥鸿爪记香港
谢谢您,老师
温馨的语言
生命的价值
向外国学习有用的东西——《欧亚十国纪行》序
1997年(6篇)
雪后的思索
叠被子的机会
管“闲事”的德国人
捡废品中看到的希望
老虎打盹
智利沙漠里的花朵
1998年(12篇)
铁锤声中的希望
德国人扫雪
给算命先生算个命
德国人的时间观念
读书宜杂
全年候服务
人为什么造机器
一对退休夫妇做的事
喜看下岗职工成劳模
没有游成武夷九曲溪的随想
党旗上的新光彩
拒绝骗子
1999年(15篇)
冲不掉的是技术
面临新世纪的希望
两个80年
纸上画的键盘
社会需要这种精神品格
不要为自己没有的东西生气
无情与有情
敬业精神是日本发达的能源
迷信的泛起和对策
织金洞游记
杂文应当兴旺
带刺的营养——首都报业“仙人掌文丛”总序
只要肯做
日本民族的团队精神
孩子建学校的启示
……
2000年(8篇)
2001年(6篇)
2002年(7篇)
2003年(4篇)
2004年(6篇)
2005年(5篇)
2006年(9篇)
2007年(6篇)
2008年(12篇)
2009年(13篇)
2010年(9篇)
2011年(7篇)
2012年(13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