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贺野全集.1,散文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4604755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贺野,1927年生,江苏滨海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宣传斗争。1949年随军南下苏州,在苏沪报刊上发表多幅美术作品。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创办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并任副校长,后任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自1951年起任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长、主席四十余年。现为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多方面艺术创作,也兼事美术史论研究。除绘画有专集外,尚有内容广泛的《贺野09集》等著作。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纪念奖章。现出版《贺野全集》,含散文、苏州美术史、再识吴门画派、评论、诗词(插图本)、报刊画、书法、素描、水粉、油画、国画共11卷集。
展开
内容介绍
  《贺野全集(1 散文卷)》为贺野全集散文卷部分,收录贺野在各个时期创作及发表的散文随笔。有画作的创作背景文章,有家庭生活感怀,有对城市发展的建议,有对已故好友的回忆纪念,有与名师高徒艺术的对照对话。作品风格朴实淡然,却不乏经典文论穿梭其间,生活化的记述中,发散着艺术人生的浪漫情怀。
展开
精彩书摘
  《贺野全集(1 散文卷)》:
  第二次才是真正的偷看,那是抗战初。我已十多岁了,家紧挨刨旱烟丝的(那时人们多吸旱烟)韩师傅家。他家有位从乡下来读县中的亲戚,是个瘦瘦的小青年,平时穿着长衫,对人爱理不理的,寒暑假回乡下自己家,他的书簿等等怎么办呢?当时这里人大多为文盲,即俗称“睁眼瞎”,家中哪有什么藏书之处。这位初中生鬼得很,大约察觉唯有我有些“贼头贼脑”,形迹可疑,让人不放心,就将他的书装在一个篮子里,用绳子吊在二梁上。但草房不高,所谓二梁,我人高,站上小凳就能够得着。一天,趁韩家无人,我偷偷将篮子放下,人跪在地上,直奔国文课本看起来。几十年了,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稍厚的灰色纸封面,中华书局印的,编者记得叫舒新城,另还有陆费逵。课文印在洁白厚纸上,第一篇是巴金写他在太平洋轮船上看日出;第二篇鲁迅的,开头就是“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接着是“吸了一口烟,来祭奠那些无名英雄们”等话;再接着是冰心的《笑》,是“夕阳照着车辄的笑”,还有篇好像说她在船上生了病,被母亲抱着,生命垂危,突来的雷雨带来了凉风,她得救了。另外,还有丰子恺的《养蚕》,好像选自《缘缘堂随笔》,还有像郑振铎(他是我唯一见到过的人)、卢隐、王西彦等人的文章。当时我贪婪地读,课本后两行作者介绍,恨不得一口吞]Jc永远记得这样情景:一个如饥似渴的小子,“贼”一样趴在地上看书,巴金、鲁迅、冰心似乎就在二梁上冷眼注视着。这可算我的第一次“文学课”了。
  再晚则是若干年后,我到杭州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这是著名的西湖艺专的旧址,大多为平房,背靠孤山,松鼠常在窗外用小绿眼珠和人对视,保俶塔在望,晚钟袅袅,在西湖的上空和人心里共同回荡,对面则是“平湖秋月”和卖糖果的小铺。据说当时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等实行“六小时一贯制”,即集中时间将一天课上掉,这是因为他们那里白天短,上午九点才大亮,没办法。可我们也这样“一边倒”学了:上午一口气连上六节课,中间歇一歇,学校供应馒头、豆浆,只是刚吃过早饭,再吃这些也就没劲了。有的人索性跑到不远的“楼外楼”花六分钱买只水晶玫瑰包子,这冒着热气晶莹剔透的美食至今令人向往。下午又上两节课,人累了,课外画几笔也就歇了。这时同学都出去了,宿舍楼中—下安静了,于是我关起门来打开窗,集中精力看小说。尽管外面绿草如茵,游人如织,喧闹声不时传来,但无法进入我的个人世界。尽管早没什么文学梦,只是借此消遣,学校书不多却也够看。我先从俄罗斯文学看起,从两个托尔斯泰到屠格涅夫、契诃夫,有翻译过来的俄罗斯文学作品都看了;再看法国的,从大小仲马到莫泊桑;还有英国勃洛克三姐妹的,美国的马克·吐温等等,杂七杂八都看。这里非苏北草舍,更不必跪下来偷看,我乃美术学院大学生。窗明几净,坐的也许是赵无极、吴冠中坐过的桌椅,看的是他们,也许还有林风眠、倪贻德看过的书,得抚大师之遗泽,能窥文学之芳菲,游目骋怀,好不快哉!我落得跷着二郎腿,一只脚还搁在拉开的抽屉上。一本书,一杯白开水,若再阔一点,跑到对面“平湖秋月”,五分钱一包小核桃,好一阵噼噼啪啪。在逍遥书乡之余,猛抬头,似乎那眼角充满血丝的绿眼睛、拖着半尺长白胡子的托尔斯泰,还有在发疯的老处女旁立着的狄更斯都在嘿嘿地笑着,在眯着眼看我,正像当年苏北草屋二梁上的那些文豪一样。这也算我的第二节文学课了。
  ……
展开
目录
出书小记
与“苦”同行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且说我和“文学”的因缘
走向苏州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我画了苏州第一面国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悠悠入党路
最好的,像船儿一样漂浮
他们激励我前进
顾老伯和他的朋友们
苏州几代军旅诗人颂

宜苏楼内话苏州
宜苏楼记
且说我的“卧游”
献上册页和画
一江春水向东流
独钓寒江雪
整体的结合艺术的先知
别样风情沈周墓
认识这东方的佛罗伦萨
画中莫邪路
千将河畅想
苏州,该有这些城市雕塑
再探苏州城市雕塑
京华寻梦录
那次农村婚礼,倒像留下一颗枣核
一张从罗马来的明信片
幸福的思母泪

月是故乡明
我的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母亲
东坎,我可爱的故乡
故乡的馄饨

苏州美术学校之忆
忆初访沧浪亭和“苏美专”
我和“苏美专”一段因缘
梦回沧浪亭(文/席弢安)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从推出一黄鱼车家当开始
东北街149号前的凝思
苏州工艺美专的变迁记
丝绸工学院美术系之忆
冒着水泡的画
闻简章 思敖木
众生争说杨公毅
心弦,劳思将它拨动了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忆陈涓隐
锦瑟年华正识君
怀念乌叔养老师
罗兰画前忆瘦鹃
回忆吴冠中
忆文夫
悼玉淇老人
玉淇老人的复信
“不思量,自难忘”,永远、永远
凡晓旺祭
思念病中的段东战
纪念蒋允宁

附录
贺野与苏州
诗说贺野
八十豪情,艺术又结丰硕果
我心目中的贺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