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文库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
党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近9000万成员的大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邓小平专门强调:“确切地说,党的优势不仅在于政权中的适当数量,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执政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胡锦涛曾深刻指出:“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习近平也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就意味着多数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支持党的事业,认同党的指导思想,保持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然而,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警告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后,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涣散的现象,部分群众降低了对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党的执政基础面临削弱的危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受到挑战。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会出现“零功能”或“负功能”的效果,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党的执政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党的执政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
其一,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首要的核心要素。人民是党执政的根基,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中国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和解放庄严地镌刻在自己的纲领上”。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充分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的“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思想。所以,党的执政基础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离不开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共同点已得到历史的证明和人民的认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