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斯人已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57938
  • 作      者:
    周仰之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传统社会最后的旧式文人、家庭妇女……
  中国最早的战地记者、职业女性……
  非常时期的婚恋、教育、医疗……
  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国民生活
  写给已经飘然远逝的祖辈
  放不下却说不出的父辈
  以及终将关心自身来处的年轻一代
展开
作者简介

  周仰之,1960年代出生在湖南长沙,移居美国二十余年,一度客居上海,著有纪实作品《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我的祖父周立波》《梦思故国静听箫》。

展开
内容介绍
  因《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而驰名中外的著名作家周立波,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本书是周立波的孙女周仰之的纪实作品,讲述了行将消逝于历史烟尘中的时代故事,勾勒了周立波、周扬、姚芷青、周路易、林家兄弟、姚家姐妹等家族亲友的人生侧影,以大量第一手的图片文字资料,再现了1930年代至1980年代的国民生活,亦可从中惊鸿一瞥地窥见历史的风云际会,行文冲淡隽永,兼具历史眼光和现代视角,以文字来纪念、怀念那些人、那些事。
  正如《美国史》作者AlanBrinkley的这段话:历史学家一度把过去看作是伟人的经历和非凡时事的展现,如今,他们却倾向于讲述多层次的故事——融合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故事,普通人生活和名人生活的故事,众口一词的故事和众说纷纭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同时代的人写不出来,有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现代视角。

  ——顾骧(著名文学批评家)

  ★文学记录时代,跟历史学家记录政治斗争不同,文学记录的是人,是普通人的家长里短、点点滴滴,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但折射的是那个时代的大情形,那个时代的世道人心,拷问的是国人的良心和国家民族的命运。

  ——郑佳明(著名制片人)

展开
精彩书摘
  《斯人已远》:
  一篇随意的小文就能带来不错的收入,绍仪发现找到了谋生的路,自己能写,天生文字优美流畅,而写作能带来不错的收入,从此就写起来吧。身形高大的绍仪体力好,不多愁善感,没有那个时代文人的坏毛病。失眠、抽烟、喝酒什么的都与他无关,也不需要什么特定的写作环境,竟成了一个多产的作家。
  《买菜》这篇游戏之作就是周立波轰轰烈烈的文学生涯的开山之作,真要感谢当年《申报》副刊编辑的慧眼识人。这篇小文发表的时间是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绍仪写最后一首小诗是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并在一个月后过世,写作生涯差三个月就是整整五十年。
  回望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多让人痛心,唯有文坛极为活跃。在识字人口不多的那个时代,有文化的人精神生活似乎并不贫乏。照我看跟当时的高稿酬很有关系,吸引了不少有思想、有品位的人以文章为生。如今的出版业如按这条路走,中国人就有福了,精神生活将更为丰富。
  读上了书,又可以写文章增加收入,绍仪在上海的生活上了轨道,但他旺盛的精力并不满足于这些。当时共产党在李立三的领导下,在城市以飞行集会的形式展开宣传工作。所谓飞行集会就是将要参加集会的人装扮成行人在繁忙的十字路口活动、行走,一声令下,突然聚合在一起开会,有人更站出来发表政论演讲。几分钟后当警察闻讯赶来之际,迅速散去。
  ……
展开
目录
美丽的益阳
上海十年
太行之行
立波与芷青
职业妇女路难行
姚家外公、姚家外婆和姚家姐妹
深情与无情
徐老五与肖妹
玉兰花开处
医生们
学校生涯之幼儿园篇
学校生涯之小学篇
学校生涯之中学篇
学校生涯之考大学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