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法评论.36,不法评价的二元论.36,Dualism of the evaluation of wrongdoing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66113
  • 作      者:
    陈兴良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是一本以不法评价的二元论为主题的论文集。通过理论前沿、使用盗窃研究、实证研究、域外传译、域外视野、专题研究六个部分,为读者呈现了近期我国高校刑事法学界的研究成果。在25篇论文中,有的系统介绍了国外较新刑事法研究成果;有的借助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刑事法理论界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有的对国内外刑事司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为刑事司法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建言献策。
  《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既有理论,又有实务,成果前沿,资料丰富,为我们了解国内外刑事司法制度及其研究现状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建设、刑事法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兴良,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干事、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干事,1998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卷主题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这里的不法评价是指违法性的判断。违法性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正确地理解刑法中违法性对于刑法教义学的合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为理论前沿、使用盗窃研究、实证研究、域外传译、域外视野和专题研究。该书共发表了15篇论文,其涉及刑事法的各个学科,涵盖的主题涉及犯罪论体系、目的犯的实质化问题、间接正犯的从属性问题以及不能犯的未遂等各方面,无不体现了各个作者对某一理论或者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
  英国法理学的形式面向与其法律文化有关。自布莱克斯通以降,强调法官应严守法律的观念,在英国一直有相当影响力。受英国法官法律职业化的影响,法教义学或法条主义的观念仍在英国司法中持续地发挥作用。英国人对待法律的方式较为形式化,例如,“在英国,主流意见认为法律的内容向来与法律的有效性问题无关,……无论结果如何,正式订立的制定法就是法律,对其进行解释时也必须遵循正确的解释准则;依据遵循先例原则,判例也是具有拘束力的,即便后来的法官认为某些据此而来的判决结果是难以接受的”。在这种规则功利主义立场下,法律和判决更可能得到尊重。只要主体和程序合法,即使内容有瑕疵,法官也不得拒绝适用,这样就保证了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判例也一样,具有拘束力的先例不像在美国那样容易被突破。英国法官在审判案件时,更少适用法律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公共政策等。从边沁时代算起,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和形式化的法律观就被广泛接受,这与英国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法律体系是相适应的。随着议会的法律权威愈来愈高,法官们则愈来愈从政策的领域退守技术规则问题,后者渐渐被称之为“法律家的法”,似乎只有法律家才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此后,一直以来,“英国法学家关注对法律现象的中立的或形式的分析;在这类形式分析中,运用法律概念的语境和目的似乎是无关紧要的”。显然,这种情形更有利于判例法学的发展。由于法官对法律的解释较多使用形式解释,使判决也具有更强的预测性。英国学者更少像他们的美国同行那样对法律或判决进行社会学、经济学或其他交叉研究,而更容易从法条诠释的角度从事法教义学的研究。
  ……
展开
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理 论 前 沿
“刑事法律人”模式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张 文
一、 刑事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
二、 刑事法律人模式述评
三、 刑事法律人模式重构
四、 刑事法律人与刑事各学科研究
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共生论
——兼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之关系/李 波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际视野下的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
三、 作为中国问题的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互补性
四、 旁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的关系探讨
五、 结语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梳理
——兼论罗克辛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变迁/陈尔彦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前期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构建
三、 对前期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评析
四、 后期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构建
五、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前后期之比较
六、 结语
使用盗窃研究
论使用盗窃
——以盗用汽车为例/温登平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对要否处罚使用盗窃的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的考察
三、 成立盗窃罪要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四、 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
五、 盗用汽车是否为盗窃财产性利益?
六、 结论
使用性盗窃的可罚性之否定
——兼论法益与构成要件解释的关系/马寅翔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德国关于财物价值能否独立成为盗窃对象的争论
三、 从占有理论视角所作的否定性分析
四、 基于法益与构成要件解释之间关系的反思
五、 结论
实 证 研 究
死刑适用的经验研究
——以故意杀人罪为例/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课题组
一、 导言
二、 理论假设
三、 研究方法
四、 实证检验
五、 实证检验结果发现
六、 实证结果解释和规范探讨
七、 总结
鸣谢
关于企业环境犯罪控制策略的实证分析/
莎莉·S.辛普森
卡罗尔·吉布斯 梅丽莎·罗莉
李安·斯洛克姆 马克·A.科恩
迈克尔·范登博格 著 李本灿 译
一、 导言
二、 先前的文献
三、 方法
四、 分析和结果
五、 规制策略的启示
域 外 传 译
国际刑法中的归因问题研究
——一个德国法视角的考察/托马斯·魏根特 著 姜 敏 译
一、 引言:将集体犯罪归因于个人引起的问题
二、 德国法的处理路径:旧瓶装新酒
三、 帮助和教唆的适用范围之扩大
四、 新奇的概念:自上而下的责任
五、 结语
域 外 视 野
德国银行卡滥用行为的理论与实务/徐凌波
一、 概述
二、 账户名义人在错误汇款案件中的取款行为
三、 缺少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的账户名义人的滥用行为
四、 非账户名义人的滥用行为
五、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通过程序法的犯罪化
——以美国刑事司法中的若干发展趋势为例/刘 涛
一、 引言
二、 “违法必究”:从适当理由(probable cause)到合理怀疑
(reasonable suspicion)
三、 “你情我愿”(同意):警察执法的万金油
四、 “无处藏身”:行政执法检查
五、 “形单影只”:律师帮助权与强制量刑
(the right to counsel and mandatory sentencing law)
六、 结语
专 题 研 究
构建以二元不法为主的不法评价体系/邵栋豪
一、 行为无价值的功用与缺陷
二、 结果无价值的功用与缺陷
三、 良心无价值
四、 构建二元不法为主的不法评价体系
目的犯的实质化
——以目的与故意的关系为中心/王 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无条件第一级故意”的启示
三、 目的与故意的关系
四、 非法占有目的与盗窃故意
五、 目的犯论:从形式到实质——代结语
论间接正犯的从属性及实行着手
——基于间接正犯之拟制性的反思/黄继坤
一、 溯本:间接正犯是拟制的正犯
二、 还原:间接正犯对直接实行人具有从属性
三、 探究:间接正犯的实行着手:被利用者时说
四、 结论
当不能犯未遂理论走向客观之后
——以刑法的价值构造为检阅基础/韩其珍
一、 问题意识
二、 我国不能犯未遂的范围及法律效果
三、 不能犯未遂的学说诸象
四、 不能犯未遂的理论检验——回应台湾地区错判检讨
五、 结论:刑法的价值:我国应以具体危险说搭配科学第三人
论情感与定罪量刑的关系/李 涛
一、 传统定罪量刑与情感是“相忘于江湖”
二、 定罪量刑的机制与根据决定了情感的“不可或缺”
三、 定罪量刑的目的与价值体现了情感的“如影相随”
四、结语
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视野下的自杀参与/马卫军
一、 问题所在
二、 关于自杀参与的各种学说评析
三、 本文的主张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命运/李文军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基本立场
三、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理论评析
四、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现实命运
五、 余论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行行为/陈洪兵
一、 实行行为
二、 证明责任
三、 犯罪形态
四、 自首
五、 既判力
我国新疆地区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法规制研究/舒洪水
一、 我国新疆地区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
二、 外国反恐怖主义犯罪法律对策研究
三、 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现状
四、 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缺失
五、 防范我国新疆地区暴恐犯罪的刑事法律对策
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刑事程序性上诉研究/杨杰辉
一、 单列与并行:程序性上诉的两种模式
二、 一审事实认定的地位:程序性上诉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
三、 并行模式:我国程序性上诉模式的最终选择
四、 刑事程序性上诉的提起
五、 刑事程序性上诉的审理程序
刑事被害人民事诉权研究/高 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刑事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界定
三、 刑事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特殊性
四、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刑事诉权的关系
五、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相关权力(利)的关系
少年司法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恢复性少年司法在中国的兴起/吴啟铮
一、 少年司法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
二、 恢复性少年司法:一种新的模式选择
三、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中国少年司法的现状
四、 恢复性少年司法试验在中国的勃兴
六、 结语
论刑事诉讼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张吉喜
一、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二、 拟适用社区矫正案件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三、 国外的量刑前调查报告制度
四、 我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五、 我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完善
法官为什么不排除非法证据/王 彪
一、 引言
二、 法官不会排除非法证据
三、 法官不愿排除非法证据
四、 法官不敢排除非法证据
五、 法官不能排除非法证据
六、 法官为何能不排除非法证据
七、 结语
违法所得没收的正当程序
——以物的强制措施为中心的考察/李卫东
引言
一、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刑事程序基本模式之抉择
二、 正当程序审查——国际公约的衡平与界限
三、 正当程序的漏洞——物的强制措施
四、 违法所得没收中的程序性制裁
中国监狱罪犯分类理论与实务研究
——罪犯动态风险评估的“智能平台”
/中国监狱罪犯分类理论与实务研究课题组
前序
一、 罪犯动态分类功能及现状
二、 国内监狱研发罪犯评估工具概况
三、 研发“恒研罪犯动态风险评估的‘智能平台’”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