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学自组织 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
此外,民国成立后,还分省设有省立高等院校。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时,将本省工业、农业、矿业、商业、政法、医学六个专门学校合并,成立了省立山东大学;同年,湖南省政府将省立工业专门学校、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和湖南商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省立湖南大学;1922年河南省筹办中州大学,1930年正式成立省立河南大学;1924年,孙中山命令成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3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
另外,自民国起,私立大学也不断得以创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废除了清政府颁布的高等学校全归官办的规定,宣布开放办学权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均允许私人开办。于是,许多具有爱国思想的实业界和教育界人士纷纷投资兴学,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私立大学,如著名民主爱国人士马相伯创办的复旦大学,严修、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德国海军军医宝隆创办的同济大学(原称同济德文医学堂),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等。
由此看来,民国政府自成立起,就建立起了较为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在数量的发展上也异常迅猛,甚至有人戏称这一时期为“大学热时期”。1924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出版的《中国教育统计概要》显示,全国高等院校已多达125所,比民国初期的22所增长了数倍。后经南京国民政府的整顿,私立院校盲目开设的势头得以遏制,院系结构趋于合理,教育效能有所提高。
在抗战前的南京国民政府期间,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随后日寇入侵的八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又遭受侵略者的摧残。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调查统计,“截至二十七年十二月底止,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之校舍、图书及设备,或焚或劫,或遭轰炸,损失大半。战前专科以上学校,全国共108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