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控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C.耕作制度及其分布
我国气候、地形、土壤、作物十分复杂,人多地少等决定了耕作制度的集约性和复杂性,耕作制度的差异亦是影响农村水污染源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根据热量、水分、地貌、人均耕地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将全国分为12个一级区。各区主要特征如下:
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农业以牧为主,主要分布于河谷与盆地,海拔大部分为2600~4000 m,实行一年一熟制,主要作物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复种指数90%,45%耕地实行灌溉。
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和黄土高原西部,海拔较高为1000~2000 m,气候冷凉、干旱。农作物以春小麦、马铃薯、莜麦、胡麻等为主,一年一熟,复种指数90%。
北部低高原易旱喜温作物一熟区。包括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黄土高原东部等,海拔大部分在400~1000m之间。本区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是旱作,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为100.8%,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等,易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
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一熟区。本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与商品粮、豆基地,一年一熟,复种指数99.7%,耕地主要分布于平原。
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两熟区。主要包括内蒙古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河西走廊与新疆,呈块状或带状分布。属于旱荒漠气候,降水量100~250 mm,均实行灌溉。光热资源较好,是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基地。种植业是主体,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适于棉花、甜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一熟,全区复种指数为97.2%。
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区。该区土壤深厚、平坦、土质适于耕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和花生为主,复种指数为149.2%。年降水量为500~950 mm,有旱涝威胁。
西南中高原山地旱地区。本区域海拔为500~3000 m,耕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间的平坝、川地以及坡地上,丘陵山地上坡地为旱地,农业垂直立体性强。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为158%。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