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放缓,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下降到7%~8%的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加速;第三,需求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动力;第四,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和效率驱动;第五,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等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
经济新常态为人力资本投资带来新要求。我国经济摆脱旧常态、迈向新常态的过程,既是宏观经济层面潜在增速回落的过程,也是微观层面结构调整的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实时监测人力资本的变化、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化以及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状况和人力资本管理等方面的变化。
不同性别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差异,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各有不同。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情况各异,在当前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配置和激励人才,针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不可或缺。
………
经济新常态给劳动力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出现了重大逆转,绝对总量由过去长期增长变为下降。三次产业结构呈现新趋势。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渐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政府对就业采取了一些新举措。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大大促进了就业形势的改善。
经济新常态下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发展,要求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联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劳动力就业研究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本书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发展展开研究。另一方面是围绕失业保险与就业联动机制展开研究。
六、促进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优化的建议
为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优化,保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综合上述几章对该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现状及两者协同优化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提升个人和企业人力资本存量
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滨州市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化滞后于产值比重变化,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滨州市劳动适龄人口的知识、技能素质普遍偏低。同样作为该区中心城市的东营市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第二产业产值较高,而相应的就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相关企业和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个人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增强个人就业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促进两者统一于个人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因此,提升个人和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兼顾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包括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包括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纺织、化工、机械和食品工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特别是滨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这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增粗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附加值。该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使得当地的这些传统支柱产业与金融、物流与会计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还需要发展面向当地居民生活的服务业如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旅游文化等领域,不断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三)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
要积极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实时监测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便为有关部门有计划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步伐等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稳定就业政策的重点是密切跟踪各个行业和各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因此,要重点监测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所引起的就业变动,以便为制定扩大就业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为减少产业升级对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当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变化幅度对就业的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协同优化,地方政府应围绕“高效生态”的发展主题,想方设法“招才引智”,形成地方人才聚集优势,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