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8465
  • 作      者:
    姜太碧,张哲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姜太碧(1964-),女,重庆铜粱人,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产业经济。在《农业技术经济》、《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已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省政府三等奖1项。
  
  张哲(1986-),男,湖北荆州人,西南民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激励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研究》在对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的类型、特征以及组织经营模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分析方法,对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主体的各种策略行为进行科学严谨的逻辑分析,以揭示和解释现实中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主体行为的内在机理和激励参与条件,最终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健康发展提出符合科学依据的管控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研究》:
  农业产业组织类型,必然是与特定阶段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构成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形态。由于现阶段的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同时并存的过渡阶段,既有单家独户从事小规模经营的自给性生产组织(如众多分散的小农户),也有大规模从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如家庭农场、农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生产基地等),他们为实现各自的生产目的,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类型,在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化进程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和归纳,其中重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对经营主体的激励机制设计情况。因为总体而言,无论是哪种产业发展,其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化路径一般是沿着效率提升轨迹变化的,而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则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来实现。不同的激励机制设计则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制度安排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组织形式。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环境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先后经历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三次具有显著特征的根本性制度变革。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相适应的辩证原理可知,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阶段出现的不同农业组织形式,自然也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与农业生产关系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合理的农业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之,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一定要有合理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作保障和支撑。下面将从我国不同时期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内部运转效率角度进行回顾与分析。3.1.1农业合作化组织形式农业合作化(1949-1958年)始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当时的中国刚刚从封建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的一项核心思想就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以当时的首要工作就是需要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收归集体经营,以前的佃农、自耕农和其他类型的农民自然都成为拥有土地的农业种植者,将单个农民和私有经济改造成了集体公有制经济。在农业合作化阶段,先后又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演化阶段。从群众自发组织的互助组,包括季节性的劳畜变更、生产技术、销售方面的互帮互助形式的互助组,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与允许农民留有少量土地和土地报酬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再到取消土地报酬,将农民的私有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全部收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这些阶段的不断改造,使得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步步地都被收归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并进行统一管理。也正是在农业组织形式的这种演化进程中,农业组织制度对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激励作用呈现出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具体而言,在互助组和初级社阶段,由于农民拥有自有土地和对其报酬享有的全部权利,再加上他们可以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阶段进行互帮互助,灵活弥补各自生产要素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小家庭经营的生产界限,也提高了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农户有比较充足的动机来打理自己的土地,农业组织形式的制度激励作用较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较高;而到高级社阶段,农户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所有生产要素和土地报酬都归社内统一调配,这样,农户没有了属于自己生产经营决策的管理权和利润享有空间,再加上“搭便车”等其他心理因素影响,农业组织形式的制度激励作用大大降低,也由此阻碍了当时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发展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_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与特色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特色
1.4 研究不足

第2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理论基础
2.1 分工理论
2.1.1 分工理论发展渊源
2.1.2 专业化与农业产业组织发展
2.2 交易费用理论
22.1 交易费用理论发展渊源
2.2.2 交易费用理论与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
2.3 信息理论
2.3.1 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理论发展渊源
2.3.2 信息理论在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研究中的运用
2.4 博弈论
2.4.1 博弈论发展渊源
2.4.2 博弈论基本要素
2.4.3 博弈论在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5 委托-代理理论
2.5.1 委托-代理理论发展渊源
2.5.2 委托-代理理论与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分析
2.6 产业组织理论
2.6.1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渊源
2.6.2 产业组织理论两种研究范式

第3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类型与特征
3.1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演化进程
3.1.1 农业合作化组织形式
3.1.2 人民公社组织形式
3.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组织形式
3.1.4 “农联”模式组织形式
3.2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基本类型与特征
32.1 分散的家庭小农户
3.2.2 农业经营大户与家庭农场
3.2.3 农业龙头企业
3.2.4 农民专业合作社
3.2.5 农业行业协会

第4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条件与目的
4.1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条件
4.1.1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生产资料条件
4.1.2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市场环境条件
4.1.3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政策支持条件
4.2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目的
4.2.1 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4.2 2提升三次产业协调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
4.2.3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5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模式与基本特征
5.1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模式
5.1.1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模式借鉴与启示
5.1.2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模式
5.2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模式基本特征
5.2.1 “公司+农户”组织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
5.2.2 “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
5.2.3 “农户+合作组织+职业经理人等”组织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
5.2.4 “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等”组织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6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主体策略行为研究
第7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经营模式策略行为研究
第8章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策略行为管控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