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906326
  • 作      者:
    刘艳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改革创造出无限的机遇。沐浴市场的疯狂不仅需要胆量,还更需要具备感知市场信息和判断出手时机的智慧。本书把脉当下时局,从金融改革、地产改革、民生改革、制度改革四大板块深度分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改革措施,帮助读者拨开重重迷雾,抓住创造财富人生的机遇。

  ★房子在老百姓的家庭资产中占据绝大部分比例,房价稍有波动,都会触及百姓利益。一系列新政针对房产改革,如何解读?首付款和公积金贷款额度全面松绑,出手还是收手?住房保障制度到底保障了谁?小产权房扮演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多年,人民的钱袋子鼓了,财富意识比以前更强了,但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远未形成,投资获益越发具有技术含量。股市、楼市、黄金、银行理财、P2P……哪个投资渠道能让钱迅速生钱?当今社会缺的不是投资机会和资金,缺的还是文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者不是替读者选择路径和走路,而是开启读者自己的智慧之门,帮读者在财富道路上建立路标。

  ★《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作者刘艳是著名财经评论员,她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财经时政背后的投资发展信息外,还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例如房价高企的缘由、“沪港通”“一码通”背后的股市大棋局、何为股权众筹阳光化……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艳,学者,著名财经评论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专注于时政财经分析、公共管理、资本市场、房地产业投融资等领域的研究。经常受邀在电视、广播、报刊、财经网站等主流媒体发表财经时政评论分析,擅长从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角度,结合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多角度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分析。刘艳因其独到的评论风格和内涵学养广受各界关注,评论内容被赞为思想深刻而不晦涩;角度独到而不做作;语言犀利而不刻薄;知识丰富而不混沌。

展开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30年,当年的政策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国情,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同时面临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四大“阵痛”,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在此形势下,深化改革势不可挡。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必将涌现新机遇、新挑战。

  《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把脉当下时局,聚焦改革热点,从金融改革、地产改革、民生改革、制度改革四大板块深度分析和解读改革的背景及改革的前景,希望帮助读者拨开重重迷雾,抓住创造财富人生的机遇。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动产登记是房产税前奏

  2015年3月1日9时42分,徐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天,《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也就是说,自即日起,徘徊多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终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今后,包括集体土地、房屋建筑所有权等在内的十类不动产将进行统一登记。

  房子是老百姓手里不动产的大件。不动产统一登记无疑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利好,不过对于那些手中拥有多套住房的人以及准备买房的购房老百姓,他们更关心的是不动产登记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房价;开发商们也在琢磨,不动产登记对楼市和行业发展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其实,影响中国楼市走向的核心因素除了市场供求关系外,更多的还是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制度层面的变化调整;房产税的推出试行也是通过调整税收结构来实现对楼市的传导作用。所以不动产统一登记“新政”带来的新规则新政策对房地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制度层面影响,而非在乎短期房价波动。

  不动产统一登记助力“去库存”。将手里的房屋纳入到统一登记平台,不是简单的信息汇总,而是对楼市存量的大摸底。政府在经过单纯依靠行政干预的调控时期之后,总结经验教训,正在回归市场调控的主线,政府的重点转为辅助建立市场新秩序,集中消化存量房,为提振区域经济腾出新的投资建设空间。去库存将是一场持久战,面对截至2014年全国待售面积6.21亿平方米的库存量,光有去库存的决心是不够的,要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作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支撑,有的放矢地制定去库存的“作战方案”。

  不动产登记是房产税前奏,将实质性推进房产税的全面开征进程。由于在过去关于住宅的信息并没有社会化统一整合登记,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登记基本上是分割使用的,现在通过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及时地把房产的信息汇总到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这让房产税的推出就更加有精准性和科学性,具备公平性前提。房产税的征收原本是为了调节社会资产财富分配,对房价的影响并非直接。但正是因为缺乏对不动产确权数据的统一登记,使得过去在上海和重庆等地的房产税出现了漏征和执法成本过高等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房产税的开征缺乏足够的覆盖规模和执法的严谨性,那将产生偷税漏税等道德逆向选择,不利于中国财产税改革的推行,对房价的理性引导也缺乏实际意义。只有建立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的房产税才更能实现引导房价回归理性的市场预期,而不再是依靠“是否马上开征”的争议来影响短期房价的涨跌。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有力保护不动产交易及持有环节的合法权益。至于担心在统一登记后是否会泄露个人的合法财产的隐私权,这在《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条例》中已经得以明确,只有不动产的相关权利人及其他法定关联人可依法查询。将在2017年实现登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对房屋买卖的过程实施全方位权益监督保护,每一套房产在交易过程当中,经过了严格的手续,每一套权属是非常明晰的,包括它的交易时点等这些信息。严格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执法将极大提高确权法律文件造假的成本,让一房多卖的现象绝迹。另外,一旦不动产的关联权益受到侵害,会有更详尽的追偿依据,便于司法取证调查。

  总之,如果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房地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那就是不动产登记新政让中国楼市投资不再那么“任性”。不动产登记制度不是为了打压楼市,相反它长期利好楼市,它让房价更透明,让供求关系不再是一本糊涂账,也有利于房价的稳定。短期房价波动只是不动产登记的假想敌,不动产登记新政对房地产业发展将起到长期稳定作用。见房子就买的疯狂投资、占有不动产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以房养老那点事儿

  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依然与钱有关,即未富先老。中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国家人均10000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到2011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人,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万个,养老床位315万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日益增大。

  北京的张女士的父亲年逾八旬,需要人看护照料。冲着价钱相对便宜,她想把老人安顿到公办养老院,可问了一圈下来,有床位的养老院条件十分简陋,环境稍好的则需“排队等候”。广州的崔先生也有着同样的烦恼。无奈之下,他跑去民办养老院打探行情,结果很失望。“环境是好,但交通不便,收费更贵。”崔先生说,不少养老院在入住时需先一次性交一笔钱,至少5000元,再算上各类押金和按月算的床位、护理、伙食费,少说也要上万元,这还不包括以后每个月好几千的开销。对于他这样的工薪家庭是笔不小的费用。“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是中国普通收入家庭寻找养老院时所遭遇的困境。

  谁来给自己养老?社会福利与子女都被寄予厚望,就在此时“以房养老”横空出世,令人疑虑重重。好不容易买了套房,最后还要还回去换取养老金,想不通。以房养老,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现在很多人骂“以房养老”,以为它会把以房养老这种形式强加给老人,其实从现有政策和国际通行做法来看,以房养老的产品最终会以保险理财产品的形式推出,属于自主选择的商品。之所以令大家紧张,无外乎“以房养老”四个字从政府的嘴里说出来带有政策语气,容易被误读成强制性的推行措施;另外,这短短四个字中竟一下子包含了老百姓一辈子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房子和养老。谁敢动这两块“奶酪”,老百姓自然备加关心。政策指导意见一经公开,还没等政府做进一步的解释,“用房子换养老金”的争议声音就已经是铺天盖地,不仅政府始料不及,就连各大媒体也应接不暇地赶忙推出各种相关专题节目,生怕落在自媒体之后。

  我们还是看一看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吧。这份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促进和推广运用金融杠杆工具提高养老质量。房子作为可抵押的重大家庭资产成为撬动金融杠杆的首选,于是被解读为抵押房子还养老金,去世之后房子归银行甚至是政府,简称“以房养老”。这种解释固然没有逻辑错误,但是如果把以房养老简单地归结为辛辛苦苦贷款买了房子最终还要把房子还给银行这一条不归路,那么这显然是一种误读。“以房养老”最重要的实施背景就是自愿契约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能力自主选择以房养老的理财产品,这种产品通常由保险公司推出。以房养老保险类产品更适合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群体,将房产视为财富资产,为生活幸福服务,正所谓“财尽其用”。当然,具有传统的将房子作为重要遗产传承下去思想的人是不适合“以房养老”产品的。

  房子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里不仅代表着财富、地位,更是一种家族传承的载体。每一个跟房子相关的社会政策和市场产品都会引起各种非议,但“以房养老”不会成为强制性的社会养老资源分配方式,仅仅是希望老百姓的养老生活更加锦上添花。当然,政府对养老保险产品的监管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与此同时养老的社会保障投入不能松懈。只有社会基础养老基金实现均等化,老年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化选择才更有安全感。反向抵押式的以房养老产品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政府对养老市场的引导不仅要有创新的魄力,更要有坚实的政策公信力;老百姓也要通过“以房养老”风波来提高自己对养老理念和养老质量提升的再认识。吐槽固然很爽,但是了解各种养老产品的属性比单纯的抱怨更有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治理转型是中国经济的“刚需”

7.5%背后的艰难抉择 / 003

改革是拉动中国经济的第四驾马车 / 007

微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再造 / 013

地方债究竟该怎么还? / 020

将反腐转换成生产力,土地审计首当其冲 / 024

城中村改造的创新探索 / 027

新型城镇化让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再是梦 / 030

城市规模新标准:城市人口超载源于城市功能超载 / 045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将葬送改革开放的成果 / 049

高铁与人民币是中俄优先合作盛宴的两道大菜 / 051

年底突击花钱是政府的一个烫手山芋 / 054

稳增长压力将让投资型拉动魅力不减 / 057

激活社会资本首先要治好“不放心”的症结 / 060

负面清单管理是《粤港自贸协议》的灵魂 / 062

国考降温,创业升温? / 065

一箭三雕的降息将使经济受益 / 068

谁将是个人征信市场化的赢家? / 071

养老金并轨只是迈出第一步 / 074


第二篇 我的房价谁做主?


公共政策制定不能过度发挥想象力 / 079

限购令扩容——市场的边界在哪里? / 082

谁解土地增值税原罪之惑? / 087

永不落幕的高房价? / 090

地产调控莫走回头路 / 094

不调控就是最好的调控 / 097

楼市限购松绑正当其时 / 105

破解中国楼市“产能过剩”之困 / 112

“钱荒”与“地王”的双重困境 / 118

新地产和大金融 / 122

央行松绑房贷难促楼市火爆 / 132

不动产登记是房产税前奏 / 136

别让公积金沦为地方政府小金库 / 139

小产权房到底能不能买? / 142


第三篇 财富增长的投资新常态


中国大妈不仅是广场舞高手 / 151

新兴产业投融资,条条大路通罗马 / 153

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真的没那么难 / 158

中国富人的钱都去哪儿了? / 165

P2P乱象,网络理财大冒险 / 168

“沪港通”与“一码通”背后的股市大棋局 / 171

豪宅增值性超越普通住宅 / 174

2015年A股五大猜想 / 176

股权众筹阳光化,你准备好了吗? / 180

互联网金融时代人人都是理财VIP / 183

房贷新政将如何影响楼市与股市? / 186

“红包大战”成为中国新消费练兵场 / 192


第四篇 民生保障并非多多益善


透过“雾霾险”看民生产业投资的未来 / 197

以房养老那点事儿 / 201

福利社会,想说爱你不容易 / 204

“钱荒”——伤不起的购房族 / 206

“房闹”究竟谁之过? / 211

谁为百姓居住保驾护航? / 213

住房保障制度需要更强大的金融支撑平台 / 219

假日办撤销,带薪休假指日可待? / 225

警惕“低生育陷阱”,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口红利 / 230

油价“八连跌”,北京燃油附加费你咋还没降? / 232

“滴滴专车们”运营急需政府定位 / 234

后记 改革红利离你还有多远? / 2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