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性、乌托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7442
  • 作      者:
    张兰英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全面深入和现代性迅速成长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也在日益凸显。当我们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但是,当现代化全面启动以后,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又令人们担忧。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什么?现代性成长在给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时,又会提出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没有必然性?如果有,以社会主义为制度选择进行现代化建设,又要确立-种什么样的新理念,处理好哪些方面的深层问题呢?这是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和任务,为了正确阐释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现代性和乌托邦是一对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理论术语。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现代性、乌托邦的关系问题,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兰英,女,法学博士,副教授。。在《东南学术》《福建论坛》《理论与现代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理论月刊》《武夷学院学报》《前沿》《天津市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约10多万字。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福州市直有关部门等多项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性、乌托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图借助于“现代性”、“范式”、“乌托邦”等哲学概念,反思社会主义的历史,解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法性依据,从理论上探索在当代中国,以社会主义为制度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真正实现现代性,所承诺的关于人和社会的价值理想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也期望能为社会主义研究话语体系的转变做一番有益的探索。
展开
目录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理论目标及方法
第一章  当前学术界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西方学者眼中的现代性与社会主义
一、现代性与乌托邦
二、现代性与人道社会主义
三、现代性与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第二节  国内学者对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
一、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
二、现代性与中国
第二章 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第一节 “现代性”的概念梳理
一、不同学科视野下的“现代性”
二、达成现代性共识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第二节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维度和方法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三、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
四、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和现代化思想的启示意义
第三章  乌托邦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一节  乌托邦内涵辨析
一、对乌托邦的误读
二、乌托邦与文化
三、乌托邦与传统
四、乌托邦与超越的批判精神
五、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乌托邦与社会主义
一、乌托邦是对极权主义的反抗
二、乌托邦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第三节  乌托邦理想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乌托邦表达着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二、乌托邦既提供理想社会蓝图又兼具社会批判功能
三、乌托邦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笫四章  社会主义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前提
第一节   “轴心期”命题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及其意义
二、礼运“大同”是中国的轴心期命题
三、轴心期命题与忧患意识
第二节  礼运大同开启的理想社会追求轨迹
一、大同理想在封建社会的延续
二、早期启蒙中的大同追求
三、进化论与大同理想的现代转型
四、从大同到小康:康有为对大同思想的创新
五、现代性与乌托邦交织下的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
六、孙中山和早期国民党人的民生社会主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及其与传统理想的贯通
一、留学浪潮、语言革命与思想传播
二、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思想的贯通
第五章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社会主义
第一节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社会主义与现代性
一、“两个必然”的内生性和世界性
二、对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理论反思
三、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节 西方学者对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赫斯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解释
二、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发展及其后果的理论分析
第六章 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
一、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超越、矛盾、统一
二、中国现代历史叙事的两种取向
第二节 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评价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追求
二、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实践的评价
三、对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模式的理性分析
第七章 现代性的深入发展与社会主义范式转变
第一节 现代化的时代特点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挑战
一、第二次现代化的特征
二、第二次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提供的机遇与形成的挑战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的三重涵义
一、“范式”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的三重涵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开启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的进程
一、资本主义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方式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的反思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种开创性的事业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特点
第八章  现代性、乌托邦与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和理想性
第一节 工具理性与道德理性对立统一与社会主义创新
一、马克思对卢梭命题的超越和列宁未解的难题
二、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分野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
三、从过程与价值的统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中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的矛盾分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理想性和现实性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二、超越现代性:乌托邦观念的批判重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个理想主义的维度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