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是诗人后裔、书法家之子。他行文酣畅明快,大气磅礴,诗意盎然,而字则率性挥洒,既得令尊“神融笔畅”,又“不拘成例”,“独臻新境”,落墨处可见刚劲奇崛、自成一格。
郑必坚的思想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的心不是一般的大。他的思想一如他的放笔为书,不受任何框框羁束。他在IFF2012年全球年会上一共讲了四点,其中包括“新的战略机遇期和中国的发展”。
郑必坚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也就是说,能否在今后十年抓住机遇,并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在世界和中国发生新的大变动形势下的认识和作为。”
郑必坚告诉他的听众:“谈到这里,我愿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这些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估量战略机遇期,当然要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但同时又应当充分估计到,一个将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就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即是说,在深刻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战略格局之此长彼消、此升彼降方面,中国的分量在加重,并且会越来越重。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或更长时间,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挑战层出不穷,尽管我们面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依然众多,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国还将持续大发展这一条,本身就是世界大势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而这又必将成为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获得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
事实上,放眼十八大,中外舆论全都注意到了两“变”一“不变”。
变的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变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变的是: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2年11月8日上午,中共十八大开幕,第十七届巾央委员会的报告异乎寻常、四提“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总结十年工作,强调:“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二是说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重申:“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四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连在一起说:“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两个“抓住”,一个“用好”,再加一个“仍处于”和“准确判断”,中共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热望和重视,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11月8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十八大上海代表团讨论。上海代表纷纷赞誉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是一个动员全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报告。习近平说,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主题,必须准确把握确定这一主题的时代背景,清醒认识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