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理论意义
1.构建了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综合模型,探索多元化战略的中介作用,并从理论及实证视角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由于公司战略内容十分庞杂,并且战略又极难量化,因此,公司治理与绩效关联的现有研究对公司战略这一中介多采取回避的措施,以至于使人产生了“只要公司治理问题得以解决,公司全部问题就可以化解”的错觉。诚然,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脱离有效的管理和运作,经济资源是不可能有效增值的。而与此相反,管理领域的研究多从诸如并购、多元化、战略变革和R&D投入等具体战略的实施对绩效的影响出发,忽视了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背后的推动力——治理因素。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对此进行研究。由于战略变量众多,本书主要将重点放在多元化战略这一关键问题上。
2.完善了公司治理理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近几年公司治理理论大量延伸到高新技术企业,并在公司治理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虽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高新技术企业,所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又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理论。了解公司治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我国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的发展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促使我国学者和相关理论研究者能够结合我国创业板对公司治理作出进一步研究,探索出更有利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新的公司治理机制以适合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3.丰富了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绩效效应的相关认识。目前,多元化的研究成果甚丰,这些研究主要以大型企业为对象,但多元化并非大企业专利,在中小企业中同样广泛存在,例如,Gallagher和Robson通过对11万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34.6%的中小企业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林汉川等②通过对我国7省市1400多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20.7%的中小企业以多元化为第一战略,43%的中小企业将多元化作为第二战略;张会锋③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市场中随机抽取了30余家企业,经过查阅其年度报告,发现90%左右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然而,面向中小企业多元化的研究却严重不足。为何直觉感到不适宜采用多元化的众多中小企业实践中采用此战略,揭示其中原因有利于消除人们的误解,也有利于指导中小企业的多元化实践。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特征存在诸多不同,因而相比较大型企业,多元化的影响更加重大。我国中小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诺亚方舟”,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还是“潘多拉魔盒”,损害企业价值创造,研究这一课题十分必要。
4.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综合作用。虽然有大量国外文献进行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并且初步确立了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架构,但基本上是利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很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样本,更是少见有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的相关研究。考虑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有关实证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等单方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等研究上,很少综合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这就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本书试图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5.完善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理论。我国学者对创业板的理论研究大多是从创业板市场的角度入手,而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较少,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创业板市场的核心,通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完善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理论探索。第一,跟踪公司治理理论的最新发展,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具有我国特点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第二,由于各国不同国情导致的差异,我国不能完全套用发达国家创业板市场已探索出来的经验,应结合我国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加强对创业板公司治理的研究,这样对完善创业板市场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公司治理研究体系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