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杏花审美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4782
  • 作      者:
    程杰,纪永贵,丁小兵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程杰,男,1959年生,江苏泰兴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北宋诗文革新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名胜考》等。
  
  纪永贵,男,1968年生,安徽贵池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为安徽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发表《杏花村:从文学意象到文化符号》、《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等。
  
  丁小兵,女,1980年生,江苏淮安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发表硕士学位论文《杏花意象的文学研究》。现为江苏三江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科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花卉审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杏花审美文化研究》为“中国花卉审美文化研究书系”之一种。从文学和风景名胜两大方面展开论述,对杏花予以全方位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打通文体、学科与时代的分割,采用意向学、主题学、原型学等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花卉进行审美文化解读,展示了我国古代杏及杏花相关社会历史、文化的丰富内容,并延伸至当代各地杏花节的概说,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花卉审美文化研究书系:中国杏花审美文化研究》:
  二、春雨
  只要不是出于特殊的遭遇和极端的状态,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春雨都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意象。前引虞集对春雨的种种喜欢,并不全是个人偏好,多属普遍同感。春雨是春天气候的主要内容,对于处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农耕民族来说,春风春雨意味着土膏滋润,万物发育,耕种得时,岁稔有望。古语“春雨如膏”,“春雨如钱”,今谚“春雨贵如油”,说的都是这一意思。类似的描写在古人诗词频频可见,不胜枚举。
  就一般生理感受而言,春雨尤其是仲春季节的濯濯雨水不似初夏梅雨的溽湿缠绵,更不是秋雨冬潦那样的寒冷凛冽,而是一种清新和煦、温润如酥,“如烟飞漠漠,似露湿萋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的美好感觉,古语所谓“如坐春风”、“如沐春雨”说的就是。
  杏花开放,正值清明时节,这时的雨水较之早春渐多,相传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宋代陈与义“杏花消息雨声中”,说的就是。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杏花雨”、“红杏雨”一类说法,指的也正是这一节候特征。风吹雨打,对于鲜花来说,不免有煞风景之虞,杏花遇雨自然不可避免,古人诗词中也不乏此类描写。
  ……
展开
目录
前言——杏及杏花的自然分布、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上编 文学研究
第一章 论中国文学中的杏花题材和意象
第一节 杏花的文学地位
第二节 杏花题材创作的历程
第三节 杏花的物色美感
第四节 杏花的节令情韵
第五节 杏花的文化意蕴
第二章 论杏花意象和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杏花意象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唐五代咏杏文学的起步
第三节 宋代咏杏文学的繁荣
第四节 金元两代咏杏文学的成熟
第五节 明清咏杏文学在发展中超越
第三章 论“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第一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原创意蕴
第二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经典意蕴

下编 风景名胜研究
第一章 唐长安曲江杏园考
第二章 论朱陈村的地理信息和文化意义
第一节 朱陈村应在徐州丰县
第二节 朱陈村在萧县的说法当出苏轼一时意兴
第三节 清人始指朱陈村在丰县赵庄
第四节 杏花村与朱陈村应是一地
第五节 朱陈村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 金陵杏花村考
第四章 北京香山杏花考
第五章 贵池杏花村考
第一节 贵池杏花村景点
第二节 贵池杏花村文学
第三节 贵池杏花村文献
第四节 贵池杏花村复建
第六章 杏花村文化研究
第一节 杏花村文学考源
第二节 杜牧《清明》诗考
第三节 杏花村地理分布
第四节 杏花村文化内涵
第七章 当代全国各地杏花节 综录
第一节 江南、西南地区
第二节 湖北、河南、山东地区
第三节 华北地区
第四节 东北地区
第五节 西北地区
第六节 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