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农民利益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47438
  • 作      者:
    段联峥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农民利益思想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关于农民利益问题的一些主要思想的阐述,分析了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农民利益思想的特点,并总结了解决我国农民利益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农民利益思想研究》: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效解决中国当代“三农”问题
  在当代,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三农”问题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农业基础建设依然落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农产品“丰收灾”现象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丰收却不能增收,导致一些农民损失惨重。随着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尤其是农村精英和能人向城市流动,农村不时出现土地疏于管理或撂荒现象,使我国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大影响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只留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不断增加,种田农民日趋老龄化,农村的发展缺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各种不良社会意识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
  不仅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其他要素,如土地、资金也不断流人城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用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成为失地农民。近年来,失地农民不断增加,现在累计的失地农民可能己达4000万-5000万,已成为很庞大的社会群体,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占失地农民的20%。①失地农民的不断增加导致许多问题产生。一方面,国家对失地农民补偿太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没有很好解决,再就业困难。部分失地农民因而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对于当代“三农”问题,我们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在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列为2012年主要任务之一。报告指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
  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所提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农民利益观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农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农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观念在变化,农村社会也在时时发生改变,“三农”问题由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而许多新问题和矛盾,都是一些重大的、深层次的、涉及根本利益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些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已经陈旧过时的、不符合新的实际情况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努力找到适合我国农情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加快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利益。
  总之,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随着时代和环境和变化而变化。因为农民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变化发展的,他们的幸福感也在动态发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的需要不同,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农民需求也有差异。所以,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在了解广大农民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同时根据农民需要的变化,不断创新政策和制度安排,一切以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转移,不断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福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利益的认识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利益及马克思关于利益的概念
二、马克思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利益的认识
一、农民及农民利益的概念和内涵
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农民利益思想的主要历程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利益的认识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利益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恩格斯农民利益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马克思恩格斯农民利益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列宁的农民利益思想
第一节 列宁在革命活动初期的农民利益思想
一、从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方面分析农民的经济利益之争
二、从农民对生产工具的占有方面分析农民的经济利益之争
三、从农民对市场需求的程度方面分析农民的经济利益斗争
第二节 列宁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民利益思想
一、要分清农村无产阶级利益的同盟者和敌对者
二、无产阶级要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与农民结成联盟
三、成立革命农民委员会保护农民利益
四、民主制度能准确体现农民利益
第三节 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农民利益思想
一、根本废除土地私有制,全部土地归人民所有是农民利益的根本保障
二、农民不能用妥协的方式,而应该有组织地夺取全部土地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相信城市工人,建立工农联盟,按符合农民利益的方式妥善分配土地
四、建立农民委员会、实行共耕制,捍卫农业雇佣工人和贫苦农民的利益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的农民利益思想
一、农民与其他阶层共享经济利益的社会主义最初构想
二、以余粮征集制等非常措施调整农民与其他阶层的经济利益
三、新经济政策支持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利益
四、合作社是平衡农民私人利益与国家共同利益的重要形式
第五节 列宁农民利益思想的启示
一、高度认识农民利益问题的重要性,把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三、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文化和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第三章 毛泽东对农民利益的探索
第一节 毛泽东关注农民问题的历史渊源
一、毛泽东的个人成长经历,使其情感上关注农民
二、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实践中,毛泽东认识到农民的力量
三、在革命斗争的曲折中认清了国情,毛泽东最终选择了农民
第二节 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逐步形成和成熟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继续发展
第三节 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问题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核心
二、给农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引
三、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引导农民共同富裕
四、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反对伤农行为
第四节 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局限性
一、毛泽东的思想中包含平均主义的色彩,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背离
二、没有处理好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第五节 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启示
一、要高度重视农民的历史主体地位
二、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在保障农民利益而不是损害农民利益的条件下得到实现
三、尊重农民的革命首创精神
四、还农民以真正平等的权利,这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关键

第四章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
第一节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的基本内容
一、邓小平对农民利益重要性的认识
二、邓小平对农民三方面利益的阐述
三、何以实现农民利益
第二节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的特点
一、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二、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三、邓小平农民利益观具有全面性
第三节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的时代价值
一、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 江泽民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
第六章 胡锦涛对农民利益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经验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