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农民利益思想研究》: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效解决中国当代“三农”问题
在当代,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三农”问题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农业基础建设依然落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农产品“丰收灾”现象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丰收却不能增收,导致一些农民损失惨重。随着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尤其是农村精英和能人向城市流动,农村不时出现土地疏于管理或撂荒现象,使我国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大影响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只留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不断增加,种田农民日趋老龄化,农村的发展缺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各种不良社会意识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
不仅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其他要素,如土地、资金也不断流人城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用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成为失地农民。近年来,失地农民不断增加,现在累计的失地农民可能己达4000万-5000万,已成为很庞大的社会群体,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占失地农民的20%。①失地农民的不断增加导致许多问题产生。一方面,国家对失地农民补偿太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没有很好解决,再就业困难。部分失地农民因而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对于当代“三农”问题,我们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在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列为2012年主要任务之一。报告指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
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所提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农民利益观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农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农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观念在变化,农村社会也在时时发生改变,“三农”问题由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而许多新问题和矛盾,都是一些重大的、深层次的、涉及根本利益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些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已经陈旧过时的、不符合新的实际情况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努力找到适合我国农情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加快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利益。
总之,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随着时代和环境和变化而变化。因为农民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变化发展的,他们的幸福感也在动态发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的需要不同,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农民需求也有差异。所以,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在了解广大农民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同时根据农民需要的变化,不断创新政策和制度安排,一切以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转移,不断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福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