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7-1979年.为养殖起步阶段,养殖品种为莫桑比克罗非鱼,养殖的区域以广东及海南为主。它的个体比尼罗罗非鱼小,但繁殖能力很强,群体产量高。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耐寒性较差,养殖区域受到限制,主要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养殖,重点在广东西部的湛江地区和海南养殖,规模和产量都受到限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开始发展阶段,养殖的品种以福寿鱼和尼罗罗非鱼为主,养殖区域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向北扩展到华南地区,还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福寿鱼杂交优势明显,生长速度比莫桑比克罗非鱼快30%-125%,比尼罗罗非鱼快10%-29%,。还具有个体大,肉质厚嫩,脂肪多:味鲜美、耗饲少、雌雄个体大小差异小,耐寒力较强,杂食粗生等优点。1980年通过鉴定后,各地进行推广养殖。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养殖品种以高雄性率的奥尼罗非鱼为主,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四省区。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从而获得的杂交种。从1984年起,逐步向全国推广养殖。奥尼鱼的优点很多,特别是它的雄性車最高,达到83%一100%,平均在92%以上,对养殖雄性罗非鱼,提高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极为有利,基本上能解决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繁殖过多的问题。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著。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为5.5℃,抗寒能力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都略强。其含肉率比福寿鱼也略高,肉质清爽。其抗病能力也较强。由于养殖奥尼鱼效益较好,在90年代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模式以池塘单养或主养为主,成为淡水养殖鱼类中十年来产量持续增长的种类。
第四阶段是2000年以来进入提高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