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莜面窝窝
窝窝的制作可分解为3步:和面、制卷、蒸熟。
第一步,和面。面粉放入盆中,加开水(水温达到98℃)用筷子搅拌成块儿状,稍带点干面,面拌得不能太稀了,也不能太干了,太稀太干都会影响莜面蒸熟后的质量。此时不要怕莜面烫手,快速将莜面块儿揉在一起,直到面团表面光滑,柔软筋道,杵面时揉出响声为止。
第二步,制卷。用一块平整的石板,或者表面光滑的瓷砖,甚至一块铁皮,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底下垫一块干净的笼布,离身子近的这边要高一些,呈坡状。取一块莜面放到石板上,用手往前推搓成片,莜面团整体展开,铺在了石板上,然后用食指将展开的莜面卷起来,成筒状,竖着放到蒸笼里,捏、挤、抹、粘、抖,一气呵成。依次摆放在蒸笼里的窝窝表面基本持平,这要求分割剂子要大小一致。许多面卷连在一起成蜂窝状,故称窝窝,也有的地方叫莜面卷卷。
第三步,上笼蒸熟。笼屉置于开水锅上,大火蒸5~10分钟就好,口感
上以筋道为最佳,如果火候不到,窝窝不熟,吃着带沙感;蒸得过火了,窝窝则软瘫立不起来,吃时则无筋,味欠色减。
推窝窝是村里女子们打小的必修课。据说相亲的时候,被相看的女子要展示推窝窝的才艺。女子和好面,相亲的人盯着女子的手,但见她左揪一块面,右捏一个团,在一块巴掌大的上釉陶板或菜刀背上一推,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莜面片,然后就势在手指上绕成筒状,竖着摆放在箅子或笼屉上。左右翻飞中,片片莜面像秋天飘下的落叶,薄如麻纸,宽窄相等,放在箅子上像剪子剪出来的一样整齐,看得人眼花缭乱。一只手能推窝窝的女人遍地都是,能双手开弓推窝窝的那才叫会做饭的女人。当爹的“啪”的一拍大腿,冲着儿子说,行,你小子有福气,相了个好媳妇。女子一听这话,红着脸悄悄躲了出去。一门亲,就这样结成了。
莜面窝窝在山西地区称栲栳栳,是晋中晋北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方丈以这种莜面食品款待客人。李渊问:“手端何物?”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