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特别峄会
2012年11月的欧盟首脑特别峰会只有一个主题:2014至2020年中长期预算方案谈判。相比以往,这一轮谈判的时机尤为敏感。此时债务危机已持续三年,政府财政紧缩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气候,重债国的大幅紧缩还惹来许多民怨。从表面上看,适当缩减欧盟预算似乎更符合各国政府的承受能力和各国民众的心理预期。稍加观察又会发现,欧盟机构与成员国的利益诉求错综复杂,绝非加减法那么简单。
此时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基本共识是,既要适当紧缩也要实现增长。“大方向”虽然比较一致,“小利益”却互有冲撞,特别是具体到欧盟预算的规模与分配时,利益相关主体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立场相似的主体很快就结成了小阵营。
首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一方面担心欧盟机构的行政运营开支被迫压缩,尽管这一部分只占到欧盟总预算的6%左右;另一方面考虑到英国、法国、德国等强势成员国的综合诉求,农业补贴预算裁减显然不易,最终方案可能影响到欧洲的经济活力,特别是科研、教育等领域的预算可能受到挤压。
其次,一些成员国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坚持认为,债务危机下唯有新增预算才能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另一些成员国则主张跟随多国紧缩的脚步,避免纳税人的质疑或不满,减少欧盟预算规模。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论据之外,成员国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各自的收益,比如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荷兰等预算净贡献国要求预算紧缩,而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捷克、立陶宛等预算净受益国要求保持或新增预算。
无论是净贡献国、净受益国还是中间国,对于欧盟预算紧缩的首要担忧在于如何保护本国的既得利益,竭力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例如法国和西班牙是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受益国,就反对减少农业补贴预算;而许多东欧及南欧国家主要受益于区域融合政策,则反对减少落后地区补贴预算。最直白的实例非英国莫属,其首相卡梅伦既要求欧盟大幅缩减预算,又要求欧盟不得减少英国目前获得的特殊返款,并威胁将“一票否决”任何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的预算规划。
面对几近“你失我得”的艰难谈判格局,23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用一整个白天的时间与27国领导人分别“私聊”,试图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当晚烦躁而焦虑的“勾心斗角”大会持续到凌晨一时后暂停。24日的谈判也未能实现任何突破。这是近年来谈判最为艰难而又无果而终的一次峰会。
这次峰会凸显出债务经济危机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层次矛盾。即使许多欧盟领导人相信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加深一体化进程,促进成员国团结一致地实现欧洲共同利益,但在预算这样的现实问题面前,大多数成员国又死守着国家利益。
2013年2月,欧盟再次召开特别峰会并重启预算谈判。这时候,范龙佩提出欧盟应当制定出一个鼓励青年就业、鼓励创新研发与教育的适度预算方案,德国首相默克尔也强调欧盟应当“谨慎花钱”,而南欧国家依旧坚持新增预算。经过长达24小时的谈判后,成员国终于达成一致,新一轮七年预算将比2007至2013年的预算总额缩减3%,主要从共同农业政策和区域融合政策中削减879亿欧元,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预算将增加340亿欧元。
各国领导人在第二次预算峰会上都作出了一些让步,新一轮预算的结构也给欧洲经济复苏带来利好消息。然而,由于欧洲议会一直反对预算缩减,而成员国谈成的方案是比欧盟委员会最初提出的1万亿欧元削减了大约7%,也有人担心欧洲议会可能对该方案使用“否决权”,直到9个月后议会顺利通过该方案。
欧盟2014至2020年中长期预算方案主要包含六大领域:理性与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安全与公民权、行政开支和资金补偿。其中共同农业政策和区域融合政策依旧是两大花销巨头,但相比以往的七年预算,新一轮预算结构确有改良,特别是促进增长与就业的预算大幅提高。其整体思路是将欧洲打造成一个低碳、有竞争力的经济体。
一方面,新预算能够体现欧盟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心和政策倾向,比如新一轮预算中的20%均与气候领域密切相关,这个比例几乎是上一轮七年计划的三倍;另一方面,七年方案能够确保预算有规划、有纪律和可操控,每个单独年份的预算制定和落实也更加顺畅。中长期预算身兼数职,其谈判过程也好像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戏剧纠结和任重道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