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燕京论坛.2012.201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7230
  • 作      者: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论坛的前身,是2003年10月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校教务处、图书馆创办的人文学术论坛。论坛每年邀请15~20位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进行演讲,迄今已有近两百位学者莅临论坛。每次演讲均有录音、录像资料留存,演讲稿每年结集出版。力图为促进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氛围搭建一个有益的平台。
展开
内容介绍
  莫言对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接受非常广博,在这种接受的过程中,他总是在思考怎样把世界与中国融合在一起,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有普世价值的一面。百余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要把以前的农业文明改变为一种现代文明,其间非常突出与可敬的是农民的贡献和创造性,他们承受最底层的、最艰辛的生存状况,改变了社会的面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自身。农民是改变历史同时也进行自我改变的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力量,这些改变是现当代中国最为重要、最为普遍的改变。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莫言的作品正好印证了甲国农民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生不息,追求不已,这就是文学化了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在诗中寻找“美丽的事物”和“人生的道德教训”。外文系新诗导读课教材Sound and Sense第一章开篇就提到,假如你在阅读中试图寻找“美丽的事物”和“人生的道德教训”,你就很难跨过诗的门槛。我们确实常常这样感慨:“诗歌很美”。几年前在某个新诗座谈会上,当时台湾大学的校长在开场白中讲道,现在台湾空气很脏,交通很乱,诗人怎么写诗呢?我个人认为,有时诗的产生是因为现实的“不美丽”。“不美丽”不是丑化,而是引人伤痛的事物与经验,比如我写过关于流浪狗的诗。在台湾有许多流浪狗,有的饿死在路边,有的被车撞死。当你看着这样一个生命,就会有写诗的冲动。诗应该是呈现生命的感觉。有些当代诗可能没有捕捉令人感动的生命的刹那,因而要借助于外表形式的耍弄和游戏,这成为一种遮掩的策略。反过来说,有些诗强调“美丽”的题材,因而暴显诗中人生的虚假与苍白。
  第五,阅读时将“理论的旗帜”作为套装。中文系的学生了解理论多数借助翻译或简介,因而有理论欠缺的焦虑感。因为理论欠缺反而喜欢使用理论名称作为阅读框架以显现自己有所知,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心虚。另外,外文系则不自觉地套用理论。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外文系老师对我说:“这个电影很棒,但是我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因为不知道用什么理论,而不知道怎么阅读。当你在套用理论时,真的在“阅读”吗?
  第六,阅读的习性。这里有两组相对的词汇。一是“知识”与“感受”。一个博学的博士感受不一定很深。读诗“感受”的重要性胜过“知识”,一首诗很伟大不是因为里面发现了许多典故,而是因为它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几年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在中兴大学的演讲说道,当你知道一段民族的旋律,这只是素材,把素材发挥成为曲子才叫创作。但在台湾,我们经常将只会演奏素材的人当作“国宝”。假如一个人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非常了解,会背36部剧里的所有角色,包括小丑,这只算是知识,在计算机里也能查到。二是“意义”与“效果”。上述的《国丧日》中,“一只对着暮色狂吠的狗/突然蜷缩成一轮落日”,诗句的重点不在于意义,而在于效果。强加意义会成为一种误读。而“我们吃力地走下台阶”则有潜在意义,可以阐发出国丧日沉重的心情。如果能慢慢地学会拿捏“意义”和“效果”的差异,会有更开阔的阅读景象。
  ……
展开
目录
论古代文艺学的主神重形传统
重审中国的智慧和文化
文学与爱情
汉语连介词的来源与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
意象阅读与意象思维
航向新世纪——排湾琉璃珠之梦
从世界电视的变化发展趋势谈中国电视体系的改革
“轻”的书写: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条线索
儒道互补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游走于真假有无虚实之间——金基德电影解读
华语视角下的“讲话”类词群考察
走向世界的林语堂
默片时期的明星文化——从阮玲玉说起
学习·欣赏·探究——追寻唐诗宋词的世界
比较词义:找寻词义演变的奥秘
莫言——《红高梁》上飞翔的自由精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