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雪夜来客(精装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冯骥才执笔50年小说精粹 亲笔作序,畅谈“作品的生命”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41212
  • 作      者:
    冯骥才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

    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有《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对当代中国文化界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冯骥才的小说大多围绕着天津卫展开,含蕴着浓郁的津味津韵。本书篇目由冯骥才先生亲自甄选、修订,分为“人间悲喜”、“百姓世相”、“江湖传奇”三大编目,囊括了他创作至今的一系列代表作:《神鞭》(冯骥才从伤痕文学跳到文化小说的第一个深深的“足痕”)、《炮打双灯》(人间的苦乐唯有自知)、《雪夜来客》(大雪覆盖了他的脚印,是他留给我的最充实的空白)、《楼顶上的歌手》(一个在极度压抑下浪漫的故事),以及“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俗世奇人》中的经典篇目;本书还特别收录了冯骥才全新小说《木佛》——一段木头的奇遇,揭开一个隐秘而荒诞的世界。冯骥才特为本书撰写序言,与读者畅谈“作品的生命”。

    说尽市井烟火中的奇人奇事,遍观津门大地上的绝招绝活!让我们一同走进冯骥才的大千世界,见证和感受人世间的每一寸喜悦和悲辛。


展开
精彩书评

冯骥才的作品我读的多了,长短篇的小说和散文。——冰心


大冯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王蒙


他是一个真正的“俗世奇人”,他好像是有很多的手、很多的腿,不然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张抗抗


大家看这个“骥”字:首先一个“马”,马不停蹄地奔波;上面是一个“北”,天津大学原为北洋大学;Z底下是一个“共”,公共事务的“共”;Z核心在于中间的“田”,他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白岩松


展开
精彩书摘

木 佛



    先别问我叫什么,你慢慢就会知道。

    也别问我身高多高,体重多少,结没结婚,会不会外语,有什么慢性病,爱吃什么,有没有房子,开什么牌子的车,干什么工作,一月拿多少钱,存款几位数……这你渐渐也全会知道。如果你问早了,到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很可笑,没知识,屁也不懂。

    现在,我只能告诉你,我看得见你,听得见你们说什么。什么?我是监视器?别胡猜了。我还能闻出各种气味呢,监视器能闻味儿吗?但是,我不会说话,我也不能动,没有任何主动权。我有点像植物人。

    你一定奇怪,我既然不能说话,怎么对你说呢?

    我用文字告诉你。

    你明白了—现在我对你讲的不是语言,全是文字。

    你一定觉得这有点荒诞,是荒诞。岂止荒诞,应该说极其荒诞。可是你渐渐就会相信,这些荒诞的事全是真事儿。


    一


    我在一个床铺下边待了很久很久。多久?什么叫多久?我不懂。你问我天天吃什么?我从来不吃东西。

    我一直感受着一种很浓烈的霉味。我已经很习惯这种气味了,我好像靠着这种气味活着。我还习惯阴暗,习惯了那种黏糊糊的潮湿。唯一使我觉得不舒服的是我身体里有一种肉乎乎的小虫子,在我体内使劲乱钻。虽说这小虫子很小很软,但它们的牙齿很厉害,而且一刻不停地啃啮着我的身体,弄得我周身奇痒难忍。有的小虫已经钻得很深,甚至快钻到我脑袋顶里了。如果它们咬坏了我的大脑怎么办?我不就不能思考了吗?还有一条小虫从我左耳朵后边钻了进去,一直钻向我的右耳朵。我不知道它们到底想干什么,我很怕叫它们咬得千疮百孔。可是我没办法。我不会说话、讨饶、呼救;我也不知向谁呼救;不知有谁会救我。谁会救我?

    终于有一天,我改天换地的日子到了!我听见一阵很大的拉动箱子和搬动东西的声音。跟着一片刺目的光照得我头昏目眩。一根杆子伸过来捅我,一个男人的声音:“没错,肯定就在这床底下,我记得没错。”然后这声音变得挺兴奋,他叫道:“我找到它了!”这杆子捅到我身上,一下子把我捅得翻了一个儿。我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也没看清外边逆光中那个黑乎乎的人脑袋长得什么样儿,我已经被这杆子拨得翻过来掉过去,在地上打着滚儿,然后一直从床铺下边犄角旮旯滚出来,跟着被一只软乎乎的大手抓在手里,拿起来“啪”一声撂在高高一张桌上。这人朝着我说:

    “好家伙,你居然还好好的,你知道你在床底下多少年了吗?打‘扫四旧’那年一直到今天!”

    打“扫四旧”到今天是多少年?什么叫“扫四旧”,我不懂。

    旁边还有个女人,惊中带喜地叫了一声:“哎呀,比咱儿子还大呢!”

    我并不笨。从这两句话我马上判断出来。我是属于他俩的。这两人肯定是夫妇俩。男人黄脸,胖子,肥厚的下巴上脏呵呵滋出来好多胡茬子;女人白脸,瘦巴,头发又稀又少,左眼下边有颗黑痣。这屋子不大,东西也不多。我从他俩这几句话听得出,我在他床底下已经很久很久。究竟多久我不清楚,也不关心,关键是我是谁?为什么一直把我塞在床底下,现在为什么又把我想起来,弄出来?这两个主人要拿我干什么?我脑袋里一堆问号。

    我看到白脸女人拿一块湿抹布过来,显然她想给我擦擦干净。我满身灰尘污垢,肯定很难看,谁料黄脸胖子伸手一把将抹布抢过去,训斥她说:

    “忘了人家告诉你的,这种老东西不能动手,原来嘛样就嘛样,你嘛也不懂,一动不就毁了?”

    白脸女人说:

    “我就不信这么脏头脏脸才好。你看这东西的下边全都糟了。”

    “那也不能动,这东西在床底这么多年,又阴又潮,还能不糟?好东西不怕糟。你甭管,我先把它放到柜顶上去晾着,过过风。十天半个月就干了。”

    他说完,把我举到一个橱柜顶上,将我躺下来平放着,再用两个装东西的纸盒子把我挡在里边。随即我便有了一连许多天的安宁。我天性习惯于安宁,喜欢总待在一个地方,我害怕人来动我,因为我没有任何防卫能力。


    在柜顶上这些日子我挺享受。虽然我看不见两个主人的生活,却听得见他们说话,由他们说话知道,他们岁数都大了,没工作,吃政府给贫困户有限的一点点救济。不知道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管他们。反正没听他们说,也没人来他们家串门。我只能闻到他们炖菜、烧煤和那个黄脸男人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烟的气味。我凭这些气味能够知道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饭菜都是一个气味,好像他们只吃一种东西。可是即便再香的饭菜对我也没有诱惑—因为我没有胃,没有食欲。

    此刻,我最美好的感觉还是在柜顶上待着。这儿不阴不潮,时时有小风吹着,很是惬意。我感觉下半身那种湿重的感觉一点点减轻,原先体内那些小虫子好像也都停止了钻动,长久以来无法抗拒的奇痒搔心的感觉竟然消失了!难道小虫子们全跑走了?一缕缕极其细小的风,从那些小虫洞清清爽爽地吹进我的身体。我从未有过如此美妙得近乎神奇的感觉。我从此能这么舒服地活下去吗?


    一天,刚刚点灯的时候,有敲门声。只听我的那个男主人的声音:

    “谁?”

    门外回答一声。开门的声音过后,进来一人,只听我的主人称这个来客为“大来子”。过后,就听到我的男主人说:

    “看吧,这几样东西怎么样?”

    我在柜顶上,身子前边又有纸盒子挡着,完全看不到屋里的情景。只能听到他们说话。大来子说话的腔调似乎很油滑,他说:

    “你就用这些破烂叫我白跑一趟。”

    我的女主人说:

    “你可甭这么说,我们当家的拿你的事可当回事了。为这几样宝贝他跑了多少地方搜罗,使了多少劲,花了多少钱!”

    “我没说你当家的没使劲,是他不懂,敛回来的全是不值钱的破烂!破烂当宝贝,再跑也是白跑!”

    女主人不高兴了,她呛了一句:“你有本事,干吗自己不下去搜罗啊。”

    大来子说:“我要下去,你们就没饭吃了。”说完嘿嘿笑。

    男主人说:

    “甭说这些废话,我给你再看一件宝贝。”

    说完,就跑到我这边来,蹬着凳子,扒开纸盒,那只软乎乎的大手摸到我,又一把将我抓在手里。我只觉眼前头昏目眩地一晃,跟着被“啪”的一声立在桌上—一堆瓶瓶罐罐老东西中间。我最高,比眼前这堆瓶子罐子高出一头,这就得以看到围着我的三个人。除去我的一男一女两主人,再一位年轻得多,圆脑袋、平头,疙疙瘩瘩一张脸,贼乎乎一双眼,肯定就是“大来子”了。我以为大来子会对我露出惊讶表情,谁料他只是不在意地扫我一眼,用一种蔑视的口气说:“一个破木头人儿啊!”便不再看我。

    由此,我知道自己的名字—木头人。

    随后我那黄脸的男主人便与大来子为买卖桌上这堆老东西讨价还价。在男主人肉乎乎的嘴里每一件东西全是稀世珍奇,在大来子刁钻的口舌之间样样却都是三等货色,甚至是赝品。他们只对这些瓶瓶罐罐争来争去,唯独对我提也不提。最后还是黄脸男主人指着我说:

    “这一桌子东西都是从外边弄来的,唯独这件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家藏,至少传了四五代,打我爹记事时就有。”

    “你家祖上是什么人家?你家要是‘一门三进士’,供的一准都是金像玉佛。这是什么材料?松木桩子!家藏?没被老鼠啃烂了就算不错。拿它生炉子去吧。”

    我听了吓了一跳。我身价原来这么低贱!说不定明天一早他们生炉子时就把我劈了、烧了。瞧瞧大来子的样子,说这些话时对我都不再瞅一眼,怎么办?没办法。我是不会动的。逢此劫难,无法逃脱。

    最后,他们成交,大来子从衣兜里掏出厚厚一沓钱,数了七八张给了我的男主人。一边把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往一个红蓝条的编织袋里装,袋里有许多防压防硌的稻草。看他那神气不像往袋子里装古物,像是收破烂。最后桌上只剩下我一个。

    女主人冲着大来子说:“您给这点钱,只够本钱,连辛苦费都没有。当家的—”她扭过脸对男主人说,“这种白受累的事以后真不能再干了。”

    大来子眨眨眼,笑了,说:“大嫂愈来愈会争价钱了。这次咱不争了,再争就没交情了。”说着又掏两张钱,放在女主人手里,说,“这辛苦费可不能算少吧。”说着顺手把孤零零立在桌上的我抄在手里,边说,“这破木头人儿,饶给我了。”

    男主人说:“这可不行,这是我家传了几代的家藏。”伸手要夺回去。

    大来子笑道:“屁家藏!我不拿走,明天一早就点炉子了。怎么?你也想和大嫂一样再要一张票子。好,再给你一张。大嫂不是不叫你收这些破瓶烂罐了吗?打今儿起我也不再来了。我没钱干这种赔钱买卖!”说完把我塞进编织袋。

    我的黄脸主人也没再和大来子争。就这样,我易了主,成了大来子的囊中之物了。


    我在大来子手中的袋子里,一路上摇来晃去,看来大来子挺高兴,嘴里哼着曲儿,一阵子把袋子悠得很高很带劲,叫我害怕他一失手把我们这袋子扔了出去。但我心里更多的是庆幸!多亏这个大来子今天最后不经意地把我捎上,使我获救,死里逃生,没被那黄脸男人和白脸女人当作糟木头,塞进炉膛烧成灰。

    可是,既然我在大来子眼里这么差劲,他为什么要捎上我,还多花了一张票子?


展开
目录

上编  人间悲喜


木佛

雕花烟斗

炮打双灯

神鞭


中编  百姓世相


胡子

雪夜来客

老夫老妻

楼顶上的歌手

抬头老婆低头汉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下编  江湖传奇


黄金指

一阵风

燕子李三

四十八样

刘道元活出殡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