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3350
  • 作      者:
    杨曾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曾文,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市,1964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合著)、《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等;主编并参与撰写《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翻译《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说》(合译)。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是作者杨曾文的学部委员文集。收集了作者从事宗教工作几十年来,对宗教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新的研究论文。书中共收集论文几十篇,有设计中国佛教史史的,有涉及日本佛教史的,有中日文化交流的,有中国哲学史上人物的,有涉及日本佛教史上人物的。总之,这本书代表了作者研究佛教文化的高水准。
展开
精彩书摘
  《佛教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
  佛教中国化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古代佛教的三个问题①
  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人中国,经过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相适应和结合的过程,演变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佛教仍是中国拥有广大信徒、影响较大的宗教之一。中国佛教在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其中的汉语系佛教传播到邻国朝鲜、日本、越南,藏语系佛教传播到蒙古国、俄国,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努力探索建设新时期的民族文化的形势下,人文学者对于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新的深厚兴趣。所探讨的问题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结构和形成历史、三教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天人关系学说、传统文化的特色、民族文化的振兴等。在探讨这些问题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佛教,从不同方面对佛教给予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中国佛教史具有广泛丰富的内容,面对中国佛教的现状和发展走向,值得回顾和重新思索与研究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探讨佛教的中国化历程、佛法与王权王法、佛教的“护法”与“辅教”(儒佛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了解中国佛教的传统和特色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今后在发展民族文化中吸收外来文化,对中国当前的佛教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下面谨结合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史实,有所侧重地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考察。
  一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传人中国之前,中国处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发展阶段,在文化上拥有高度发达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文化体系。在这一思想文化体系中,对天帝、祖先神的崇拜以及祭祀的宗教观念习俗、阴阳五行、黄老和神仙方术等也很流行。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扎根并得到发展,必须适应中国社会,与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化。佛教具有很大的适应性,传播迅速,在经历了初传、普及和义理研究的诸阶段之后,隋唐时期形成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完成。回顾这一过程,佛经翻译、宣讲佛经、佛学研究和诠释著述等,都是实现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重要环节。
  在佛教向中国社会的深入传播过程中,佛经翻译是最重要的步骤。佛教分大乘、小乘,佛经包括经、律、论,从印度和西域陆续传人,其数量浩如烟海。如何把佛教的教义介绍给中国民众?这是摆在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和中国早期佛教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人们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看待刚刚传人的佛教,因此,只有借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概念来翻译佛经,解释佛教教义。
  从汉代到隋唐,历代的译经僧在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东汉的安世高、支谶,西晋的竺法护、竺叔兰.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宋的佛陀跋陀罗,陈的真谛,北魏的菩提流支,隋的阁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唐的玄奘、义净、不空等,都把当时最新的佛教学说传译到中国。在译经者周围有很多助手,有的担任口译(称度译或传译),有的负责笔录成文(笔受),也有的对译文加以审核和修饰(润笔)。这些人都通晓中国传统文化并善于文墨。译文时必须从汉文中选择与原文意思相当的词语、概念,用汉文方法表述。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当时译者对汉文的理解,把带有时代特色的汉字、汉语掺杂到佛教典籍当中去。
  ……
展开
目录
佛教从印度向西域的传播
佛教中国化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古代佛教的三个问题
《牟子理惑论》及其对佛教的理解
佛图澄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释道安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为协调佛法与王法立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析
东晋佛经翻译家法显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
《佛国记》中求法僧考述
竺道生及其佛性顿悟学说
梁武帝与佛教
观世音信仰的传人和早期流行情况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蕴含的信息
鉴真大和尚东渡和日本律宗
隋唐的佛舍利供养和法门寺
《曹溪大师传》及其在中国禅宗史上的意义
临济义玄河北传法考
大觉道钦禅师和径山寺
《唐同德寺无名和尚塔铭并序》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圆仁和日本天台宗
唐代密宗和《日本弘法大师空海著述辑要》
雪峰义存及其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
——纪念雪峰义存禅师圆寂1100周年
唐代禅宗史上几个问题的考证
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地区的传播
弥勒信仰的民族化
宋代的佛经翻译
中国临济宗东传日本和演变
松源崇岳及其法系在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地位
金末元初万松行秀和北传曹洞宗
关于元代宗宝是光孝寺住持的考察
杨文会的日本真宗观
——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30周年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论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