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民美德与现代国家: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on the republicanism citizenship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4685
  • 作      者:
    聂静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聂静港,男,1984年9月出生,山西新绛人。20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各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教学改革、社科研究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西方政治哲学研究领域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即在国家或政治共同体中,个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或者说,个体应该经由何种身份与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发生关系。自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以来,思想家不断赋予这个论题以时代意义和学派“偏见”,随之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理论面貌和斑驳陆离的学术观点。本书以共和主义语境中的公民身份论题为研究中心,在确立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从公民美德与国家政制设计两个角度入手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展开
精彩书摘
  《公民美德与现代国家: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
  城邦中的公民要成为“好公民”,就必须全心全意且充满效率地在公共事务中为共同体服务,他们要对共同体有共同的认识,并以共同的行为实现共同体的最高善。好公民显然不是天生的,而是城邦公共教育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把正当的教育置于政治体系的中心,让公民在公共教育中被训练,既学会治理,又学会服从。公共教育应该由共同体组织实施,因为“整个城邦有着唯一的目的,那么很明显对所有的公民应实施同一种教育。对教育的关心是全邦共同的责任,而不是私人的事情——今天的情况则是各人关心各自的子女,各人按自己认可的准则施教。然而对于共同的事情应该实施共同的教育……对每一部分的关心应当同对整体的关心符合一致”。只有共同体能够负责任地确立共同的目标,并引导公民为之奋斗。为此,亚里士多德十分推崇斯巴达在教育提供方面的积极作为,但他并不同意斯巴达的公共教育方式。他认为,实施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与教育本身一样重要,而斯巴达仅仅通过艰苦的训练进行公民的体格教育和军事训练,忽略了应有的教诲,其结果是造就了大量“低贱的工匠”。亚里士多德强调,好公民的道德品质只有凭借美学教育所具有的品格影响力才能获得并保持。在此之外,共同体内的戏剧、体育、宗教庆典、服兵役以及城邦与城邦之间的战争等公共事务也是进行公民教育的有力途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古典理想
第一节 共和主义与公民身份考辨
一 共和主义:政治思想观念与政治制度实践
二 公民身份
第二节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历史样态
一 古典时期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
二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在申世纪和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独特呈现
三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衰退与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确立

第三章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核心理论特质及其意义
第一节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
一 洛克的财产权公民身份
二 T.H.马歇尔的三维公民身份
三 罗尔斯的平等权利的公民身份
第二节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核心理论特质
一 无支配自由
二 公共领域
三 论辩民主
第三节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积极意义
一 克服温和专制主义倾向
二 增强民主制度活力

第四章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公民美德
第一节 共和主义公民美德的内容
一 积极生活
二 爱国主义
三 勇敢与宽恕和承诺
第二节 共和主义公民美德的获取
一 公民教育
二 法律与其他制度

第五章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国家
第一节 共和主义国家的属性
一 公共性属性
二 政治性属性
第二节 共和主义国家的政制谋划:宪政
一 作为政治学术语的宪政
二 共和主义宪政体制的两个基本要素
余论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承诺与我国积极公民的涌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