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学东渐:鼓浪屿教育的昨日风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1072491
  • 作      者:
    刘永峰,新历史合作社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教会学校、中国人自办学校、知名教育家、培育出的精英四个层面,深入解读鼓浪屿如何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摇篮”。鼓浪屿的现代教育改革始于19世纪的传教士之手。他们在鼓浪屿开办*一所幼儿园、头创女子教育、引入西方文明……在这些新兴的教育模式下,鼓浪屿人才辈出。林语堂、林巧稚、马约翰等各行各业精英,分别从鼓浪屿这个小岛迈向广阔的世界舞台。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学东渐:鼓浪屿教育的昨日风华》:
  一位在福州传教多年的传教士李承恩曾说:“开创一项新的工作,开办学校取得成功是不容易的。有关学校的各种荒唐的猜疑和谣言在流传。由于中国没有寄宿学校,现在却把男孩和女孩聚拢在学校里给他们吃饭、穿衣,对此人们看作是一件怪事,很不理解。起初,所有教会学校都成为众矢之的。有人说:‘走读学校是办不起来的,当时人们是如此的不友好。’”
  李承恩还在《教会学校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一篇文章中提到:“1850年福州第一所教会学校,开始时只有3个学生,不久其中两个学生因受不了人家的反对就自动地退了学。同时该地还开设了一所女寄宿学校,校舍建筑完毕后,在开学的第一天,原来答应来上学的女生一个也没有来。以后通过当地教徒的帮助找来了几个学生,但不久不仅学生全部逃跑,就是介绍那些学生的教徒也因受邻居的攻击不得不全家逃走。”
  无独有偶,美国公理会牧师卢公明在福州也遭遇了同样的麻烦。1853年8月,卢公明牧师在福州开创了一所男校,而当中国教师的一位亲戚因与福州传教士合作被捕入狱的消息传来,教师和家长都因害怕被看作是参与传教士活动而变得谨慎起来,结果学校不得不关闭。不久,卢公明又开办了另一所学校,即使是免费供给伙食和教育,学校仍难以招到有才能的学生,因此,他于1859年放弃办学计划。
  而那些勉强办得下去的学校,则随时都要面对着种种不可思议的状况。在《教会学校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一文中,李承恩写道:“要把学校提高到高效率的标准,似乎是十分困难的。我想,最大的障碍是缺少第一流的教员。
  ……
展开
目录
引子
一 传教,以育人的名义
一声炮响,让传教士们沸腾了
雅裨理的梦,在鼓浪屿开启
在小岛传教的艰辛
另辟蹊径,在教育中传播福音

二 西式教育开拓之始
当私塾遇上“圣经班”
“拜洋人为师”何其难
慢慢等来的教育转机

三 近代厦门女子教育的先河
女卑,终生与教育无缘
鼓浪屿上的最早女学
不解女学,谣言四起
被女学悄悄改变的鼓浪屿
新一代女学,崭露头角
从“女学”到“妇学”

四 林语堂和鼓浪屿上的新学
一切源于对西学的渴求
近代新式教育的大幕拉开了
从两大书院初窥“中学”之貌
林语堂和他的中学时代
风雨飘摇中的教会学校

五 新学,让人欢喜让人忧
从未消失的仇恨
那场轰轰烈烈的“非基运动”
在爱国的名义下,收回教育权
一波波学潮涌起

六 教会学校,何去何从
收回教育主权,迫在眉睫
这其实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
在变与不变之间

七 鼓浪屿教育的黄金时代
1930年,鼓浪屿的新学新气象
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华人学校
鼓浪屿教育的富商朋友们
林文庆,鼓浪屿最知名的校长
那些来自小岛的教育家
鼓浪屿教育的“国际范”
尾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