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一个成长型教师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23237
  • 作      者:
    冯卫东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无论你是新手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能从中获益。
★基于众多名师和作者自身经历,清晰划分不同发展阶段,帮助教师定位自身当前状态,明确发展目标,以迈上更高台阶。
展开
作者简介
冯卫东,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曾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著有《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

写这本书,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是教人成长的,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断成长,做成长型教师。时下,整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客观形势、大政方针等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成长不辍。
二是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尽管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个人却一直努力向上,持续让自己增值,确乎可以算是成长型教师。其中的经验或教训,多多少少会对老师们有用。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大致是个人教育成长叙事。以我自己为例,进行非连续性、截面式叙述,并适当“研究自己”。其中的成功经验,或可供大家借鉴;不足之处,则可提醒大家规避。我自非光彩照人的成功范本,却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样本。相信读者定能从中悟出一些成长之道。
第二部分,在李吉林老师倡导和力行的“学、行、思、著”思想之上,又加了一个“晤”字,构成教师成长“五字诀”。如果老师们有意识地在这个“五字诀”上用力,就能不断成长。
第三部分,分析总结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聚焦的主题为“成长须规划”。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包括六项内容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型,旨在助力老师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教师成长是重要问题,应该有人写出中国的“教师成长学”。这自非我所能,同时我也不想写成一本理论专著。
在书中,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成长方法,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拿来就能用的有效成长法,形成自己的成长观,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成长――我们就都是“成长型教师”。

后记

教育即生活,写作即成长。
数十年来,我以纸笔书写灵魂,用键盘敲击生命。“字里识途,行间生慧”,我曾以这八个字勉励青年教师要勤于笔耕,这其实也是我自己“教育人生”的写照。
所以,于我而言,写作本书可谓水到渠成的事。
本书初稿完成后,源创图书的编辑团队以高度负责的专业精神进行编辑、优化,我们多次一起讨论、修改、打磨,历时一年有余。
书中众多案例的当事人,他们都是优秀的教育人,绝大多数同时又都是我熟识的朋友或前辈。他们的卓越成长故事,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我向他们表达衷心的感谢。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写作。
我还要对读者朋友们表示特别的感谢。老师们的认可、赏识和喜爱,成为激励我持续写作的力量。不少老师读了我的作品后,通过多种渠道与我建立了联系,反馈给我很多有益的信息,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给我平添了许多成长的助力。
“做一个成长型教师”,让我们以此共勉,一起成长。

正文节选

1.米――稳住基本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永远是头等的民生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它,其他问题才有解决的基础与可能。有米,才会有今后生存、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盘。又可用米、基本盘来比喻教育教学等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就没有教育活动的一切。米十分重要,可又如巴金先生在《灯》中所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了米,还要有多种营养品。如此,我们的教育生命机体才能保持健康,走向未来。

青涩之岁月,知耻而后奋
我没有半点儿家学渊源,父母都不识之无,三个姐姐最多只念了几年书。我五年半的小学生涯,是在村里的两排破旧平房中度过的,脑子不开窍,成绩很糟糕,从来没有做过小组长及以上的班干部。到邻村 “戴帽子小学”读了两年初中,其间,遇到恩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秦志成先生。秦老师是科班出身,水平高,使我爱上语文,并由此慢慢地波及其他学科。后来以高于分数线两分的微弱优势考入公社高中。入学时理科跟不上,语文略好,被动员上文科班。三年后,考上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再后来,做语文教师,靠写作等方面的优势,慢慢进步,直至评上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由此可见,语文对我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多么重要。一家教育媒体曾举行“我与语文”主题征文,我应约而成一篇《语文救了我的命》。这可不是什么标题党,不是要耸人听闻。如果没有秦老师,没有他教我语文,使我有了人生成功链的第一节,那今后的光景大致无法不惨淡。
初为人师闹了不少笑话,不知多少次羞红了那张稚气未脱的脸。这种个性一方面使自己不登大堂,难成大器;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知耻而后奋(勤奋、振作)。
我的成功,全靠下死功夫。忘不了小镇经常停电,同事们都外出放松,只有我秉烛夜读;忘不了毕业论文答辩时,我把“危楼”错解为“危险的楼”,露了功底欠佳的馅儿,评委老师看我态度很认真,论文总体质量还不错,不但没有为难我,而且非常宽厚、亲切地提醒我“以后注意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感谢自学考试,它也是一场自我考验。没有人逼我,是我自觉自愿地置身这一堂炉火之上。它没有把我烤煳,反而使我开始变得厚实和稳健了一点儿。加上青年人如火般的热情,自此我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在从教的第一个十年里,做出比同龄人更突出的成绩: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大获全胜,我因而荣膺学校唯一的“教学成果加级特等奖”。这项奖励的名称是校长原创的,因为我们的考试成绩第一次超越了区(县级以下由几个乡镇组成的行政单位)里另一所“不可战胜”的学校,一出全校上下蓄积已久的“恶气”。语文(一届仅两个班,都是我教的)一科尤佳。工作第七年,我主编出版了一本书――《中考作文分类指导一百例》,并请中学语文教学法方面的大咖顾黄初教授作序。工作第十年,荣登《语文学习》杂志“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名录”栏目,发表《论“悲剧”作品教学的“失衡”及对策》。这篇论文所指陈、批评的阅读教学“重知轻情”等问题至今犹在,我为化解它们做了一点儿思考和探索;同年,获评首届“通州市百佳青年”及“十佳青年教师”。工作第十二年,参加江苏省第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比赛。此一赛事可谓当时全省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写了三篇参赛作品,都进入一等奖候选范围,其中《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教师与当代“通俗文化”新潮》一篇,成为十二篇“桂冠作品”之一。
你眼前的种种经历,将来多少会联结在一起。我经历了“童年之差”“少年之暖”“青年之奋”“中年之拼”,在逼近老年的如今,上述这些经历联结成越来越好的我。

吾生也有涯,习“功”无穷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既然自己还想在未来的时日里继续前行,那么,余下的只有一条路 ―― 继续练好“童子功”。
童子功指童子时期所练下的基本功。我无此功可言。在“后童子时代”,不停下“练功”脚步,是必然选择。于漪先生说,她一辈子做教师,也一辈子学做教师;李吉林老师说,她是“长大的儿童”。练“童子功”是毕生的功课,也是我余生的使命。
虽然比较感性、随性,但更多时候我是比较认真的。听广播,很在意揣摩播音员发音和诵读技巧,普通话水平不断提升,后获一级乙等证书。没旁人在时,常常放声读书,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以至于现场拿一篇新文章,无须准备,就能顺畅、准确和有节奏地读完。上《屈原(选段)》,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我读屈原部分,仿佛化身为主人公,唇齿之间,把他的一腔激情和“离骚(遭受挫折与苦痛)”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和演绎出来,赢得学生喝彩,后在县教师艺术节活动中进行这一段朗诵表演,获二等奖。经常琢磨、练习演讲技巧,原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吱声,现在面对许多听众,也能侃侃而谈。
有些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譬如,“三字一话”。教师应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这些是教师示人的第一名片。在这些基本功方面,我不算高手,却肯定能在学生面前为自己加分。现在许多新教师普通话还不错,字却奇丑,有人调侃说是“蟹爬”“一堆干巴巴的火柴棍”。如此,学生在看扁教师之余, 或许也会如“乃师”一般,写出丑字。这多少有误人子弟之嫌。
有些基本功是情随境迁、适需而生的。成为教科研人员,必须拥有作为专业研究者的一些功力,我却没有。过去发表的一些成果更多为自悟而得,缺乏必要的方法和规范意识。这些要从头做起。为此,我狠下了一番苦功夫,读了几本教科研方法的名著,渐有开窍之感。当然,对此最好信而不迷,倘若完全照着做,一是才力不逮,二是可能邯郸学步,所以,应注意摸索和创造让更多教师“跳一跳,摘得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那些高端方法做降格、简化和通俗性处理。
我主张多做简明、利落、有效的研究。后来积累写成一本教科研方法专著――《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不少老师说,他们是看着这本书走上教科研之路的。我所做出以及呈现出来的理应就是吴康宁教授所说的“友好方式”吧。它使理论与实践相向而走,融为一体。目前,该书已经是第三版,印数超 10万册。
成长型教师有一个重要标志――不时产生本领恐慌。美国有学者把人的学习区域分为由里到外的三个圈,分别是学习区、恐慌区和舒适区。我常居学习区,亦偶涉恐慌区(暂时为自己力所难逮或难以胜任的区域)。恐慌之后是舒适,也唯有恐慌才能滋生更大也更深的舒适感。这 时的舒适感其实源自较为充盈的底气、较为丰富的底蕴、较为美丽的底色。终身成长的人理应不断修为,积淀和拥有如此的底气、底蕴和底色。

“长城”永“仰止”,基座须夯实
人格基座其实也是一种基本功,抑或说是更重要的基本功、更重要的米。人们常说,身体是1,其他都是0。其实,何止身体是1,基本的道德、人格也是,抑或更是。在我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也碰到、见过一些因为缺了这个“1”而未能得到应有成长,进而使人生遭遇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坍塌的事情。极端的例子不举,只说两个“失意人”。
有一年参加中考阅卷,一天,学科负责人请我和另外两位青年教师晚上到他家小聚。我们三人来到商店,想买点儿伴手礼,其中一位不肯出钱,这倒罢了,待得到了负责人家门口,却非要提着礼品不可。他是县里同行中出道很早的人,而待我等一些“后进”纷纷评上较高职称和获得一些荣誉时,他还基本停留于若干年前的那个水平,许多人和一些机会都绕他而走,远他而去。
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她把写成的论文发给同组一位同事,请他指导。这位同事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截取论文核心部分,以自己为第一作者投稿发表,理由很充分:这样更会受到编辑重视。论文作者气不过,把这件事向学校和上级报告,使他好一阵子都灰头土脸。
钱理群先生批评当今一些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述两者可谓毫不精致的极端利己主义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天地之间有杆秤”,一旦陷入极端利己主义的泥潭,一旦做起类似的糗事,还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把自己精致地包装起来吗?
基本盘往往潜在而强大。它不是固定的、守恒的客观存在,而是可变的、发展的主观能动;不是代代相传、可以一劳永逸的传家宝,而是用进废退、需要不断赋能的发动机;不是唯知识或唯技能的无情物,而是建基于人格、完善于品德的综合体。总之,它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成长即生活:我的“开门七件事”
一、柴——做点燃自己生命的燧人民
枯木日久见火心
余生只好这一口
做成长的“瘾君子”
二、米——稳住基本盘
青涩之岁月,知耻而后奋
吾生也有涯,习“功”无穷期
“长城”永“仰止”,基座须夯实
三、油——迷恋“我们”的成长
大气平和,心向往之
“鼯鼠五能”,且怍且荣
聚成“我们”,乐在其间
四、盐——修得深沉,拒绝浮浅
宁学清溪浅,不作泥沼深
让心灵多“呆”一会儿
用儒雅的气质“对长相负责”
五、酱——因酿而鲜
“我的大学在心间”
把“心间”改造成一间磨坊
做一只勤劳的“懒蚂蚁”
六、醋——保持必要的成长焦虑
适度焦虑是朝优向美的内驱力
少与人争,多和己比
站成“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七、茶——放缓脚步,等待灵魂
“吃茶去”,让线性时间空间化
成长是一种慢的艺术
在“捂·焐·悟·晤”中向规律靠拢
中篇 成长见知行:名师教给我们“五字诀”
八、学——每天都是“4·23”
与同学“同学”,为“真教”而学
向以学为主的专家转变
不做追风者,要做踏浪人
九、恩——所有的事都可以恩
思考,像呼吸一样自然
抽象,触摸无限的脉动
莫做蝜蝂,要做蜘蛛
十、行——把更多的事情磨成典藏版
“知道能行”,方有道行
“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其实是自赋的
多做“实验”,对明天有期待
十一、著——为自己多活一辈子
在写中学会写
让“好课”成为“好作品”
做好全身运动,建好系统工程
十二、晤——把自己打开
想什么是看出来的
敢问才能“入时”
用他人来成长自己
下篇 成长须规划:做一个满血复活的“六一”居士
十三、保有一股“成功再建功”的“精气神”
改造我们的“三观”
幸福是苦出来的
在青春的接力中走出让自己吃惊的我
十四、倡行一种“对、像、行”的教学主张
聚精,才能会神
从实践中来,再把实践带向明亮那方
要百搭,而不要白搭
十五、做实一个与教学主张相呼应的课题
“完美互逆”铸就合金品格
用合金锻成有思想的技术
把“立项权”攥紧在自己手里
十六、写一本基于课题、指向主张的专著
人人写书,“非不能也”
用写专著的任务进行“逆向成长设计”
没有黄金屋,却有登峰梯
十七、建成一支朝向一致、坚强有力的队伍
领跑,让自己跑到更领先的位置
带领他们去没有去过的地方
优秀教师说到底是自己成长的
十八、培育一项“诱导”自己、继往开来的成果
“为儿童的学习”应是成果培育的第一动力
在“后瞻”与“前瞻”的交互中“高瞻”
是成长之果,也是成长之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