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这本书,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是教人成长的,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断成长,做成长型教师。时下,整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客观形势、大政方针等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成长不辍。
二是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尽管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个人却一直努力向上,持续让自己增值,确乎可以算是成长型教师。其中的经验或教训,多多少少会对老师们有用。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大致是个人教育成长叙事。以我自己为例,进行非连续性、截面式叙述,并适当“研究自己”。其中的成功经验,或可供大家借鉴;不足之处,则可提醒大家规避。我自非光彩照人的成功范本,却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样本。相信读者定能从中悟出一些成长之道。
第二部分,在李吉林老师倡导和力行的“学、行、思、著”思想之上,又加了一个“晤”字,构成教师成长“五字诀”。如果老师们有意识地在这个“五字诀”上用力,就能不断成长。
第三部分,分析总结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聚焦的主题为“成长须规划”。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包括六项内容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型,旨在助力老师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教师成长是重要问题,应该有人写出中国的“教师成长学”。这自非我所能,同时我也不想写成一本理论专著。
在书中,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成长方法,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拿来就能用的有效成长法,形成自己的成长观,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成长――我们就都是“成长型教师”。
后记
教育即生活,写作即成长。
数十年来,我以纸笔书写灵魂,用键盘敲击生命。“字里识途,行间生慧”,我曾以这八个字勉励青年教师要勤于笔耕,这其实也是我自己“教育人生”的写照。
所以,于我而言,写作本书可谓水到渠成的事。
本书初稿完成后,源创图书的编辑团队以高度负责的专业精神进行编辑、优化,我们多次一起讨论、修改、打磨,历时一年有余。
书中众多案例的当事人,他们都是优秀的教育人,绝大多数同时又都是我熟识的朋友或前辈。他们的卓越成长故事,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我向他们表达衷心的感谢。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写作。
我还要对读者朋友们表示特别的感谢。老师们的认可、赏识和喜爱,成为激励我持续写作的力量。不少老师读了我的作品后,通过多种渠道与我建立了联系,反馈给我很多有益的信息,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给我平添了许多成长的助力。
“做一个成长型教师”,让我们以此共勉,一起成长。
正文节选
1.米――稳住基本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永远是头等的民生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它,其他问题才有解决的基础与可能。有米,才会有今后生存、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盘。又可用米、基本盘来比喻教育教学等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就没有教育活动的一切。米十分重要,可又如巴金先生在《灯》中所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了米,还要有多种营养品。如此,我们的教育生命机体才能保持健康,走向未来。
青涩之岁月,知耻而后奋
我没有半点儿家学渊源,父母都不识之无,三个姐姐最多只念了几年书。我五年半的小学生涯,是在村里的两排破旧平房中度过的,脑子不开窍,成绩很糟糕,从来没有做过小组长及以上的班干部。到邻村 “戴帽子小学”读了两年初中,其间,遇到恩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秦志成先生。秦老师是科班出身,水平高,使我爱上语文,并由此慢慢地波及其他学科。后来以高于分数线两分的微弱优势考入公社高中。入学时理科跟不上,语文略好,被动员上文科班。三年后,考上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再后来,做语文教师,靠写作等方面的优势,慢慢进步,直至评上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由此可见,语文对我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多么重要。一家教育媒体曾举行“我与语文”主题征文,我应约而成一篇《语文救了我的命》。这可不是什么标题党,不是要耸人听闻。如果没有秦老师,没有他教我语文,使我有了人生成功链的第一节,那今后的光景大致无法不惨淡。
初为人师闹了不少笑话,不知多少次羞红了那张稚气未脱的脸。这种个性一方面使自己不登大堂,难成大器;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知耻而后奋(勤奋、振作)。
我的成功,全靠下死功夫。忘不了小镇经常停电,同事们都外出放松,只有我秉烛夜读;忘不了毕业论文答辩时,我把“危楼”错解为“危险的楼”,露了功底欠佳的馅儿,评委老师看我态度很认真,论文总体质量还不错,不但没有为难我,而且非常宽厚、亲切地提醒我“以后注意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感谢自学考试,它也是一场自我考验。没有人逼我,是我自觉自愿地置身这一堂炉火之上。它没有把我烤煳,反而使我开始变得厚实和稳健了一点儿。加上青年人如火般的热情,自此我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在从教的第一个十年里,做出比同龄人更突出的成绩: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大获全胜,我因而荣膺学校唯一的“教学成果加级特等奖”。这项奖励的名称是校长原创的,因为我们的考试成绩第一次超越了区(县级以下由几个乡镇组成的行政单位)里另一所“不可战胜”的学校,一出全校上下蓄积已久的“恶气”。语文(一届仅两个班,都是我教的)一科尤佳。工作第七年,我主编出版了一本书――《中考作文分类指导一百例》,并请中学语文教学法方面的大咖顾黄初教授作序。工作第十年,荣登《语文学习》杂志“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名录”栏目,发表《论“悲剧”作品教学的“失衡”及对策》。这篇论文所指陈、批评的阅读教学“重知轻情”等问题至今犹在,我为化解它们做了一点儿思考和探索;同年,获评首届“通州市百佳青年”及“十佳青年教师”。工作第十二年,参加江苏省第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比赛。此一赛事可谓当时全省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写了三篇参赛作品,都进入一等奖候选范围,其中《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教师与当代“通俗文化”新潮》一篇,成为十二篇“桂冠作品”之一。
你眼前的种种经历,将来多少会联结在一起。我经历了“童年之差”“少年之暖”“青年之奋”“中年之拼”,在逼近老年的如今,上述这些经历联结成越来越好的我。
吾生也有涯,习“功”无穷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既然自己还想在未来的时日里继续前行,那么,余下的只有一条路 ―― 继续练好“童子功”。
童子功指童子时期所练下的基本功。我无此功可言。在“后童子时代”,不停下“练功”脚步,是必然选择。于漪先生说,她一辈子做教师,也一辈子学做教师;李吉林老师说,她是“长大的儿童”。练“童子功”是毕生的功课,也是我余生的使命。
虽然比较感性、随性,但更多时候我是比较认真的。听广播,很在意揣摩播音员发音和诵读技巧,普通话水平不断提升,后获一级乙等证书。没旁人在时,常常放声读书,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以至于现场拿一篇新文章,无须准备,就能顺畅、准确和有节奏地读完。上《屈原(选段)》,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我读屈原部分,仿佛化身为主人公,唇齿之间,把他的一腔激情和“离骚(遭受挫折与苦痛)”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和演绎出来,赢得学生喝彩,后在县教师艺术节活动中进行这一段朗诵表演,获二等奖。经常琢磨、练习演讲技巧,原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吱声,现在面对许多听众,也能侃侃而谈。
有些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譬如,“三字一话”。教师应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这些是教师示人的第一名片。在这些基本功方面,我不算高手,却肯定能在学生面前为自己加分。现在许多新教师普通话还不错,字却奇丑,有人调侃说是“蟹爬”“一堆干巴巴的火柴棍”。如此,学生在看扁教师之余, 或许也会如“乃师”一般,写出丑字。这多少有误人子弟之嫌。
有些基本功是情随境迁、适需而生的。成为教科研人员,必须拥有作为专业研究者的一些功力,我却没有。过去发表的一些成果更多为自悟而得,缺乏必要的方法和规范意识。这些要从头做起。为此,我狠下了一番苦功夫,读了几本教科研方法的名著,渐有开窍之感。当然,对此最好信而不迷,倘若完全照着做,一是才力不逮,二是可能邯郸学步,所以,应注意摸索和创造让更多教师“跳一跳,摘得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那些高端方法做降格、简化和通俗性处理。
我主张多做简明、利落、有效的研究。后来积累写成一本教科研方法专著――《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不少老师说,他们是看着这本书走上教科研之路的。我所做出以及呈现出来的理应就是吴康宁教授所说的“友好方式”吧。它使理论与实践相向而走,融为一体。目前,该书已经是第三版,印数超 10万册。
成长型教师有一个重要标志――不时产生本领恐慌。美国有学者把人的学习区域分为由里到外的三个圈,分别是学习区、恐慌区和舒适区。我常居学习区,亦偶涉恐慌区(暂时为自己力所难逮或难以胜任的区域)。恐慌之后是舒适,也唯有恐慌才能滋生更大也更深的舒适感。这 时的舒适感其实源自较为充盈的底气、较为丰富的底蕴、较为美丽的底色。终身成长的人理应不断修为,积淀和拥有如此的底气、底蕴和底色。
“长城”永“仰止”,基座须夯实
人格基座其实也是一种基本功,抑或说是更重要的基本功、更重要的米。人们常说,身体是1,其他都是0。其实,何止身体是1,基本的道德、人格也是,抑或更是。在我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也碰到、见过一些因为缺了这个“1”而未能得到应有成长,进而使人生遭遇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坍塌的事情。极端的例子不举,只说两个“失意人”。
有一年参加中考阅卷,一天,学科负责人请我和另外两位青年教师晚上到他家小聚。我们三人来到商店,想买点儿伴手礼,其中一位不肯出钱,这倒罢了,待得到了负责人家门口,却非要提着礼品不可。他是县里同行中出道很早的人,而待我等一些“后进”纷纷评上较高职称和获得一些荣誉时,他还基本停留于若干年前的那个水平,许多人和一些机会都绕他而走,远他而去。
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她把写成的论文发给同组一位同事,请他指导。这位同事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截取论文核心部分,以自己为第一作者投稿发表,理由很充分:这样更会受到编辑重视。论文作者气不过,把这件事向学校和上级报告,使他好一阵子都灰头土脸。
钱理群先生批评当今一些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述两者可谓毫不精致的极端利己主义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天地之间有杆秤”,一旦陷入极端利己主义的泥潭,一旦做起类似的糗事,还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把自己精致地包装起来吗?
基本盘往往潜在而强大。它不是固定的、守恒的客观存在,而是可变的、发展的主观能动;不是代代相传、可以一劳永逸的传家宝,而是用进废退、需要不断赋能的发动机;不是唯知识或唯技能的无情物,而是建基于人格、完善于品德的综合体。总之,它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