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嬗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5319
  • 作      者:
    顾伟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嬗变》首先从当下学术热点问题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范式”一词的概念分析入手,尝试予以哲学范式以明确的定义、规范其研究路径,从而引申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其次,本文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成和发展的关键点,分别介绍了马、恩、列经典作家、苏联学者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在历史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成、发展的总体性与阶段性之间的关系。本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论塑史的原则,分析探讨了各种哲学形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逻辑建构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最后,在新时期新的理论背景和实践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哲学分析,试图凝练出其逻辑线索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研究范式的构建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嬗变》: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的巨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出发点不同——黑格尔认为在思辨中而马克思认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即现实生活面前,其次解释路径不同——前者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后者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在这里,“物质实践”与“现实生活”二位一体,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实现革命性改造。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始自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把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作出最重要、最新的贡献的领域,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迈出的天才的一步。”并且,“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对思辨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划时代哲学革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是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新哲学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节 哲学范式概念的提出和内涵
一、库恩“范式”
二、哲学范式的由来
三、哲学范式的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合理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合理性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合理性考察
第三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分析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现状
二、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多样化”的反思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本质规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不是一种“体系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本质——历史中生成的哲学体系
第五节 从“哲学体系”向“范式”的话语转换
一、从体系的一般到体系的总体4
二、从“哲学体系”向“范式”的话语转换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哲学体系的理解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哲学体系
一、恩格斯对哲学体系的理解
二、马克思对哲学体系的理解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体系思想的“差异性”表述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
第二节 列宁的哲学体系
一、如何正确看待列宁哲学体系
二、列宁对哲学基本原则的捍卫
三、关于“辨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论断

第三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传统范式的由来及发展
第一节 斯大林“哲学体系”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形成
一、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生成、发展和演变
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缺陷及影响
四、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反思
五、苏联与东欧:马克思主义的分歧和公共际遇
第二节 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对哲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卢卡奇的哲学体系
二、柯尔施的哲学体系构想
三、葛兰西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启示
四、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认识与发展
第三节 “二选一”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由来与演变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由来与演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

第四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分化与重建
第一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实践唯物主义范式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背景
二、实践唯物主义之于哲学体系改革的基础、路径探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人学”范式
一、“人学”范式的背景
二、“人学”范式的理论诉求
第四节 近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向转换
一、辩证地看待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
二、存在论之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五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的批判性反思
一、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前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建构的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型研究范式建构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哲学逻辑转换的自我反思与内在性批判
一、思辨哲学与经验主义统一于实证唯心主义
二、经验的历史的逻辑学
三、一个反思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以人为本”精神的彰显
二、人、实践、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
三、人、实践和辩证法的“三位一体”对“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型范式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思想体系中的现实批判与创新精神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践的辩证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型范式探索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