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当代视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7054
  • 作      者:
    朱荣英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当代视域》以反思批判的眼光重新考量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多元视域及其学理动机与缺陷,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理论,指出唯有以“马魂-中体-西用”的方式实现古今中西的视域融通,合理配置、重组与吸纳中外文化资源,才能激活当代学者的学术自觉与理论自信,在实现马克思主义本性回归的同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势与现实路径做出双重关切,不断凝练与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当代视域》:
  恩格斯此时受社会现实和矛盾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理论旨趣。恩格斯于1842年11月前往英国曼彻斯特欧门一恩格斯公司任职,在赴英途中,他访问了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在那里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应该说马恩的第一次会晤对此后二人思想的共同发展意义不大,马克思出于对恩格斯的误会——将之等同于无政府主义者的盟友,“极为冷淡地接待了他”,因话不投机故二人没有深谈就不欢而散。在曼彻斯特时期,他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及社会现实的考察,使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开始他对英国人过度重视物质利益不理解,仍然运用德国思维从精神原则出发去剪裁现实,后来看到物质利益冲突在社会上的作用很大,逐步突破了唯心史观的局限,认识到物质利益的冲突是阶级对立党派斗争产生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历史的基础。并从物质利益是阶级对立的根源出发,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阶级本质,认识到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不可避免性。这一年的下半年,恩格斯给《莱茵报》撰稿,连续写了《英国对国内危机的看法》《国内危机》《各个政党的立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谷物法》等五篇文章,这些观点与马克思极为接近,马克思正是在编审这些文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两人思想上的共鸣”。
  此后历经半年多的书信来往,两人欣喜地发现“他们通过不同的道路得到了同样的观点与结论”,即经济的发展决定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所引起的无产阶级革命。“他们几乎在一切理论方面都达成了共识,于是决心共同努力,把以前分头从事的人类解放事业纳入同一条科学轨道”,且“把马克思的事当做了自己的事,当做了共同事业的一部分”。这一时期,恩格斯还研究了欧洲主要国家的社会情况和共产主义的各种学说,在1843年10月完成了《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文,第一次表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不是英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特殊状况造成的结果,而是从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实际情况所具有的前提中不可避免地得出的必然结论”。这表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大致是在接触社会实现生活、了解关心人民疾苦的过程中,由于运用黑格尔理性原则到处解释而碰壁后,才开始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其思想转变的契机及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想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理论旨趣,也大致等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西方情结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时代良心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方法基础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当代际遇
第五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原则高度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关系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差异论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一致论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对比研究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称谓问题
第五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出场学视域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哲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哲学与思辨哲学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哲学与康德哲学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哲学与黑格尔哲学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哲学的核心要义
第五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哲学的建构原则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哲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哲学的要义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哲学的历史分析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哲学的理性分析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哲学的主体分析
第五节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哲学的中国化分析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研究
第一节 西方政治哲学及马克思对它的批判
第二节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三节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论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哲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化与宗教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与文化自信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我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