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609957
  • 作      者:
    江山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江山,男,1965年出生,安徽庐江人。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现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副教授,日耳曼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兼职教授。“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丛书”编委会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生态文化史。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语生态文学》(学林出版社,2011年),译著《水妖》、《厨子》(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和2013年)和《当黑暗来临,你在哪里?》(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和江西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3项。在《外国文艺》、《云南社会科学》和《江西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30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该稿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成果。作为一种分支史研究,改稿研究、探讨了日耳曼人自古至今的生态意识及其生态行为的流变。改稿研究起自采集、狩猎时代,探讨了农耕文明时代、中世纪和近代各时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所做的思考。书稿着重于现代德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框架的研究,以及在这方面的创建与国际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
  捕杀方式多采用挖陷阱捕捉这种办法。由于大面积捕杀,到18世纪末,除了普鲁士王国还可零星见到狼只外,德意志境内其他地方的狼只已差不多销声匿迹,没了踪影。此外,到了近代,经常伤害人畜的熊和猞猁也被逐渐灭绝。还在15世纪的时候,阿尔卑斯山地区、中部丘陵地带都经常有棕熊出没,而到16世纪末,它的踪迹已很少被发现。16、17世纪期间,被捕捉的棕熊曾一度被驯兽师当做马戏对象供宫廷王室成员娱乐欣赏。为猎杀猞猁,许多城邦曾巨额悬赏,这加快了猞猁的灭绝。除了这些凶猛野兽会伤害人畜这个原因外,另一些原因还因为他们皮毛的珍贵,或者这些棕熊会盗取蜂蜜,侵害人们的经济利益。还有一个被灭绝的动物为水獭,早在16世纪末人们就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之所以水獭当时被大量捕杀,是因为它们是捕鱼能手,和人们争抢鱼类资源,另外,它们还在堤坝上挖洞凿穴,给堤坝带来安全隐患。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皮毛珍贵。由于16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越来越难求得这些名贵的皮毛,所以,他们干脆将目光转向北美东部地区,在那里继续猎杀,以满足西欧皮毛市场的需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水獭皮毛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成为当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并带来了丰厚的原始资本积累。
  ……
展开
目录
序言 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史前文明时代的自然环境演变
第一节 史前中欧地区气候变化和地形地貌演变情况
第二节 史前中欧地区早期人类果实采集和狩猎活动情况

第二章 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意识文明
第一节 从农耕文明开始到中世纪开始前的自然环境演变
一、古代日耳曼口头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二、自然环境视野下塔西佗有关古日耳曼人的记载描述
第二节 中世纪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和自然启示
一、中世纪农业生产发展、城市兴起和森林资源利用
二、冯·宾根的自然宇宙观
三、文学和美术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展示
第三节 近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发展状况和环境思考
一、近代自然环境的演变发展
二、卡洛维茨——“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创始人
三、近代自然哲学思想影响下的德国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
四、文学和美术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展示
五、歌德的自然观

第三章 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意识文明
第一节 19世纪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关系和环境思考
一、图拉——狂野莱茵河驯服者
二、浪漫派文学和美术作品中的自然环境展示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
四、从李特尔到施密特胡森:人类地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五、从海克尔到特罗尔: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
六、《普菲斯特家的磨坊》:德国生态文学史上的第一声春雷
第二节 威廉帝国统治时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态思考
一、家乡保护运动背景下的“乡土”思潮嬗变
二、自然保护运动的肇端与演进
三、生活革新运动中的生态文化记忆
第三节 魏玛共和国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态法西斯思想
一、表现主义自然乌托邦和魏玛反乌托邦思想批评
二、生态法西斯主义的绿色乌托邦

第四章 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意识文明
第一节 战后西德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绿色之思
一、战后15年自然环保情况和科技进步反思
二、60年代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现实反思
三、70年代悲观末世阴影下的生态忧患意识
四、80年代绿党诞生后的生态文化思潮
五、80年代核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展示与人生镜像
第二节 东德自然环境破坏与保护过程中的生态思考
一、麻木、觉醒、推进、停滞——东德环保政策下的环境演变
二、隐忧焦虑中的生态反思和未来思考
第三节 两德统一后“绿色德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德国的环境政策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德意志民族的“绿色”思维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中外文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