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9592
  • 作      者:
    黄云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云明(1963-),男,河北沧州人。现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经济伦理、法律伦理。已经独立出版学术著作三部,与人合作多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哲学是一个由劳动本体论、劳动辩证法、劳动历史观、劳动价值观构成的劳动哲学体系。突破劳动伦理只是应用伦理的思想局限,从劳动哲学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和伦理旨归。马克思从劳动哲学出发,构建了以劳动关系伦理、劳动主体伦理和劳动制度伦理构成的系统的劳动伦理思想体系。马克思劳动伦理的核心精神就是要给予劳动者人文关怀,为劳动提供解放和自由发展的道路。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思想家,他汲取了以前以及同时代多位思想家的思想,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所强调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三大思想来源,只是强调了对马克思影响巨大的一些思想体系和思想家,实际上三大思想渊源不能涵盖马克思对其他思想家的批判和继承。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和法国,完成于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贝尔和西斯蒙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影响最大,甚至于当人们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指的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中斯密的贡献最大。
  其一,斯密劳动理论对马克思的影响。
  斯密接受了威廉·配第和约翰·洛克的“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的劳动价值理论,充分肯定劳动的价值,斯密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既然是劳动创造了财富,财富凝结的主要是劳动的价值,那么劳动就是衡量财富的尺度,是确定商品价值的标准,也就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标准。斯密说:“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做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但是,斯密认为威廉·配第和约翰·洛克的劳动价值理论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的社会。在简单商品生产的社会,劳动产品全部归劳动者所有,所以劳动产品的价值完全可以用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但是,进入真正的商品经济时代后,土地私有化,同时,劳动过程只有通过资本和劳动的结合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在真正的商品经济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自己不能进行劳动产品生产,劳动者只有在资本所有者购买劳动,同时投入资本购买生产资料,才能完成劳动过程。所以,在劳动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投入者做出重大贡献,“劳动的全部生产物,不再属于劳动者,劳动者大都须与供给资本雇用他的雇主共分,于是,一种商品一般所应交换、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已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或者获取这种商品一般所投下的劳动量了,对于支付工资提供材料的资本,也要付利润。”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土地也不再是公有的,而是私有的,土地也是创造劳动产品必需的前提条件,所以,最终劳动产品的价值计算,土地的因素也不能遗漏。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来源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相应地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产品分配应该采取利润、工资和地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哲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挖掘马克思的劳动伦理思想
二、梳理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体系
三、确定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四、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伦理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一、回到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
二、注重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现代诠释
三、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
四、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第五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行文结构
一、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研究的行文结构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思想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劳动思想
三、黑格尔的劳动哲学思想
四、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五、赫斯的行动哲学和货币异化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劳动概念
一、劳动的主体性
二、劳动的客观性
三、劳动的主观性
四、劳动的社会历史性
第二节 劳动哲学本体论
一、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不同认识
二、马克思哲学的劳动本体论
第三节 劳动哲学方法论
一、回归原生态的马克思辩证法
二、马克思劳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三、劳动辩证法的方法论意蕴
四、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

第三章 劳动历史观与劳动关系伦理
第一节 马克思的历史观
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二、马克思的劳动历史观
第二节 劳动关系发展与人类伦理道德的嬗变
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二、不同历史阶段的劳动关系与伦理道德
第三节 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伦理内涵
一、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四章 劳动人道主义与劳动主体伦理
第五章 劳动者主权论与劳动制度伦理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