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栻经学与理学探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5260
  • 作      者:
    胡杰,冯和一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杰(1976~),河南信阳人,四川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师从蔡方鹿先生,现任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理事、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曾参与《朱熹大辞典》、《成都地方志通讯》以及《汶川特大地震成都抗震救灾志》等著作的编撰与整理。
  
  冯和一(1977~),河南汝南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学术类著作。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理学家与教育家,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他与“闽学”代表人物朱熹、“婺学”代表人物吕祖谦,在南宋理学领域鼎足而三,并称“东南三贤”,“一世学者宗师”。 本稿侧重于张栻生活时代历史、学术背景的揭示,张栻经学与理学的关系的梳理,以及张栻经学与理学的地位与影响层面的研究。北宋至南宋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张栻的家学师学渊源、同道会讲以及张栻的仕途经历,对张栻思想的发展与成熟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宋明理学与*国经学所具有的密切联系,也体现在张栻经学与理学的具体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张栻的经学对理学史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张栻本人及其后学对张栻之学的传承、传播、发展的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张栻 经学与理学探析》:
  第一节宋代理学思潮的崛起
  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诸子学、汉学、玄学、佛学、理学、朴学等几个阶段。先秦子学,百家争鸣,铸就了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两汉经学,训诂阐释,更成就了后人视野中汉学的辉煌。只是由黄老而入儒术以及之后昌盛的经学,首先便体现在劝以官禄①,劝以官禄固然有利于汉代的思想统治以及儒学之兴,但重经与重利一旦出现偏差,便出现“经术不重,而人才徒侈其众多,实学已衰,而外貌反似乎极盛,于是游谈起太学,而党祸遍天下”②。其次,利的诱惑,也会使经学陷入以即时的统治需求为核心,脱离经学本身而沉于功利,名为明大义微言而实流于附会穿凿。再就是经学对天人之学的引入。讲天人合一,讲谶纬灾异,虽然增加了经学的神圣与权威性,丰富了经学的内涵,但另一方面,也最终是经学陷入驳杂与迷信。“汉儒增益秘纬,乃以谶文牵合经义,其合于经义者近钝,其涉于谶文者多驳。”①可以说,经学的这种穿凿附会、杂引谶纬而求以实用的功利性越强,在面临新的社会情景时表现的适应性就会越差。
  凡学有用则盛,无用则衰。经学发展到后来,一经说至百余万言,但蔓衍支离,渐成无用之学,故皮锡瑞日:“弊正坐此,学者不可不察也。”②班固也曾描述经学之患,说:“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详章句训诂又易流于烦言碎语,使得“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③。
  “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④汉末巨变,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互相残杀,政权风云变化无常,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一些有识之士生活于“乌飞三匝,何枝可依”的恐怖社会之中,统治者所宣扬的尊卑纲常儒家伦理也必然地遭到了致命的冲击。这时,汉代经学赖以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社会基础都不复存在,而汉代今文经学沉于即时功利的特点以及古文经学又务于碎义终以自蔽的弊端也显现无疑,在新的社会现实面前面临着被否定的尴尬。新形势下的社会统治阶层要想求得现实统治的巩固与稳定,就不得不在经学之外另求新的指导思想与统治工具,以求解决现实的灾难。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张栻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宋代理学思潮的崛起
一、经学的南北统一与中唐治经新趋向的出现
二、疑经思潮的盛行与宋代理学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张栻生活的时代
第三节 张栻的生平与思想发展
一、张栻家世及张浚生平略述
二、张栻的生平事略
三、张栻一生中的三个重要阶段

第二章 张栻经学与理学
第一节 张栻治经“兴发于义理”的思想
一、宋代理学经学观及治经方法概述
二、张栻的经学观与治经方法
第二节 张栻易学
一、张栻易学之学术渊源
二、张栻易学
第三节 张栻“四书”学
一、潜心《论语》,发明仁说
二、用义理读《孟子》,阐发义利观,发明性命之微
三、治《中庸》,展开“中和之辩”
四、阐释《大学》,提出其认识论与道德修养论
第四节 张栻经学与理学的关系
一、张栻经学是张栻理学的载体
二、张栻经学是张栻理学的“源头活水”
三、张栻理学是张栻经学义理阐发的逻辑体系
第五节 张栻思想与朱熹、陆九渊思想之比较
一、张栻、朱熹理学思想之异同
二、张栻、陆九渊理学思想之异同
三、张栻、朱熹、陆九渊经学思想比较

第三章 张栻经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张栻经学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表彰周敦颐、二程在道统中的作用和功绩
二、在与朱熹相互博约中发展二程学说
三、去短集长,确立湖湘学派
第二节 张栻经学在中国经学史上的地位
一、张栻经学与宋学
二、张栻经学对中国经学的继承与创新
第三节 天地之道不息,则张栻之教不朽
一、岳麓巨子
二、南轩之学,盛于蜀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