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梦圆时分忆当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90483
  • 作      者:
    谭振学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谭振学,1950年出生于山东省沾化县谭家村。1970年—197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58部队通讯工程连服兵役。1974年——1985年在济南拖拉机厂设计科任技术员,1975年进入济南市翻译网,并成为领导小组成员;2006年加入中国翻译协会,并成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先后翻译出版了《保证科学》(英译中)、《汉英描写手册》、《改革方法论》(中译英)和《漫漫自由路》(英译中)等图书。其中《漫漫自由路》有四种版译本,其中两种是精装本。作者不但能从事笔译又可以从事口译,曾经多次在出国任务中担任翻译。作者人生阅历丰富,先后务过农、参过军,还当过工人、技术员和公务员。自1985年开始,直至退休,在政府部门任职。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友谭振学同志写的回忆录《梦圆时分忆当年》我反复读了多遍,感觉写得很好,对于年轻一代很有启发性、教育性,是一本年轻人励志的好教材。书中所述内容都是他亲历的事实经过,没有虚构,没有夸张,没有加工,没有润色,而是用朴素的语言,如数家珍般向我们娓娓道来,情感动人,令人感慨良多。六十多年的生活,写了不足十万字,真够简洁洗练。一名普通的鲁北农村孩子,没有进过大学英语系的门槛,而是通过十多年的艰苦自学,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英语翻译。他不但翻译了《漫漫自由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传)这样的文学传记作品,而且还翻译了大量机械类资料及科技、理论类图书(如拖拉机、数控、机床、电机和其他类机械资料以及《保证科学——质量保证与可靠性导论》、《改革方法论》等书)。不但能从事书面翻译,而且还能担任口语翻译,走遍了世界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很多大学英语专业的学子们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却做到了。这真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成功主要依靠刻苦自学,依靠顽强拼搏,同时也得益于他的勤学好问、甘拜人师。他求教过的老师有四川省宣汉中学的英语名师徐世群(此人后来曾担任过四川省常务副省长),有原山东师范学院外语系李金声教授,有原河北省存瑞中学的英语名师乐清(此人原为《北京周报》的翻译)等。有这等高人指教,他肯定受益匪浅。谭振学同志年轻时生活非常不顺。三岁时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他备尝艰辛。上小学时又遇上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被迫辍学。他挨过饿,受过冻,吃过苦,受过累,担过惊,害过怕。但是,千难万苦都没有把他击垮,他顽强地生活,和命运抗争,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执着奋斗,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圆了他几十年为之奋斗的一个梦。
展开
精彩书摘
  《梦圆时分忆当年》:
  一、五味童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1950年5月9日,我出生在山东省沾化县黄升区流钟乡谭家村。我出生的那年,正在中学就读的父亲以调干生的方式被山东省公安干部学校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公安局。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许多参加革命的乡下人都进了大城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刮起了一股风:许多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干部离婚,抛弃自己在农村的妻子儿女。其结果就是造成了许多家庭的破裂,受害的当然是许许多多的妇女儿童。
  在这股风气的影响下,我父亲也与我母亲离了婚。离婚判决是我由母亲抚养,父亲负担抚养费,通过我爷爷给我三亩地顶替。于是,我母亲只好带着我回到了我姥姥家。当时我只有三岁,我名下的那三亩地大概只种了三年,后来人了社,然后又随着举国上下开展的“人民公社运动”成了集体所有。从此之后,抚养我的义务就落到了我姥爷和姥姥的头上。姥爷、姥姥就生了我母亲一个女儿。姥爷、姥姥喜欢小孩,对我十分疼爱。在姥爷、姥姥和母亲的庇护下,我的童年还是幸福的。后来,我的母亲迫不得已改了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显露出了小男孩顽皮的天性,免不了在外面与小朋友发生摩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就被斥为“外户子”。
  我姥爷姓鲁名文田。家住山东省沾化县修家村。
  他高高的个子,身体十分健壮,是标准的农村庄稼汉。他生不逢时,几乎一生都在兵荒马乱、灾荒连连、国难家忧中度过。他出生那年,中国发生了金丹教武装暴乱,后来,又经历了军阀混战、日本人侵、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早年丧父、中年败家等。他一生没有机会读书,因此,除了自己的名字,他几乎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坎坷的人生路造就了他为人忠厚、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好打不平的性格。
  我姥姥的娘家姓侯。姥姥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知道的事情却很多。她尤其善于讲故事,什么二十四孝啊,劝人向善啊,朱元璋小时候用高粱叶杀人啊等,这些故事她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我小时候可没少听她老人家讲这些故事,这些故事早早就被深深地印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
  我姥姥信奉佛教。这可能是她没上过学却知道那么多事、明那么多理的原因所在。在佛教的影响下,我姥姥一生喜欢行善好施、乐于助人。街坊四邻、鲁氏家族,不论谁家遇到困难,她都会鼎力相助。大家对我姥姥也很尊重,不论有什么静『卤和烦心的事,他们也都愿意向我姥姥诉说。尽管我姥姥家里也很穷,但是她打发讨饭之人却十分慷慨,绝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从我记事开始,我记得只有一次例外,那大概是1956年前后的事。有一天,姥姥正在家里做饭,忽然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她右手拄着一根棍,左手拿着一个碗,一进门就喊:“可怜可怜吧,请给口饭吃。”我姥姥听见来了要饭的,连忙说:“你来得有点不凑巧,刚刚蒸上一锅窝窝头,还没熟。请你另赶个门吧。等锅里的窝窝头熟了你再来。”老婆婆听完姥姥的话后就转身走了。她应该是个常客,知道我姥姥说的是真实情况,不然,姥姥绝不会让她空着手走。这时,我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姥姥家的一个晚辈,按辈分我应该叫她妗子,给姥姥送来了两块熟地瓜。昨天晚上我已经吃了一块,还剩下一块。我想:姥姥为什么不把那块地瓜给老婆婆呢?于是,我立即从篮子里找到了那块地瓜,拿起来就连蹦带跳地跑出了大门。不大一会儿,我就找到了那位讨饭的老婆婆,我走上前说:“老奶奶,给你一块地瓜,你吃吧。”老奶奶连忙用碗接下地瓜,并说:“谢谢!谢谢你这个好心的小孩子。”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一、五昧童年
二、河边的小窝棚
三、艰苦的农中生活
四、文革经历
五、我的高中
六、勤工俭学
七、死里逃生
八、我在兵营
九、退伍进工厂
十、从工厂到国家机关
十一、挂职副县长

十二、我的偶像
1.悬梁刺股
2.囊萤苦读
3.凿壁借光
4.冬夜映雪
5.林纾敬师

十三、国外见闻
1.美国初行
2.马克思故居
3.马克思墓
4.列宁陵
5.曼德拉故居
6.五国之父
7.亚马孙河
8.里约热内卢的流浪儿童
9.里约热内卢贫民窟
10.贝隆夫人
11.但丁故居
12.波哥大的黄金及其传说
13.戈戴娃夫人
14.温莎堡
15.砸车贼
16.地拉那与都拉斯
17.巴斯
18.莎士比亚故居
19.托尔斯泰故居
20.津巴布韦
21.莫雷诺冰川
22.迷人的东角
23.火地岛
24.赤道上的国家厄瓜多尔
25.泰国首都曼谷

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