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德法哲学及其起源:德意志法哲学文选(一):essays on German legal philosophy (I)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36573
  • 作      者:
    吴彦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政治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讲师;在《二十一世纪》(香港)、《开放时代》和《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译有《康德:权利哲学》、《实践理性的第一原则》、《法, 理性与善——菲尼斯文集》等书,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以及自然法理论。

  汤沛丰,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法哲学和政治哲学。

  吴彦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以及自然法理论。

  杨天江
,西南政法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法理论。

  朱振,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实证主义。

  杨晓畅,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罗尔斯的政治哲学。

  孙国东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员、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法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的研究,尤重哈贝马斯思想的研究。

  邱帅萍,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法学和法哲学。

  姚远,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康德法哲学及其起源 德意志法哲学文选(一)》的研究对象之间跨越了多个世纪——从普芬道夫一直到康德。这基本上见证了德国法哲学逐渐从欧洲大陆传统、尤其从托马斯主义传统脱胎而出并自成一系的漫长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条基本的思想脉络:一条是以普芬道夫—托马修斯为代表的意志论传统,一条是以莱布尼茨—沃尔夫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这两条主线最终汇聚到康德那里,并最终开启了一个独特的德意志法哲学的传统。
展开
精彩书摘
  普芬道夫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
  [美]迈克尔·赛德勒(Michael Seidler)/著 汤沛丰/译
  情况几乎就是这样的,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多数时候,萨缪尔·普芬道夫男爵(Samuel Freiherr von Pufendorf,1632—1694)对于人们而言有多陌生,那么在此之前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他就有多熟悉。他的命运清楚地表明了哲学上的兴趣是如何决定对历史背景的叙述方式的。就历史已被剪辑过而言(所谓剪辑,亦即,对于该历史,个别的思想家——正如通过其他的谱系形式那样来——盗用它、拒绝它、修改它或忽略它),个别的思想家以及由他们所形成的各种传统实际上多多少少有意地衬托了他们自己。因此,与生物学遗传相比,知识谱系(intellectual ancestry)总是显得较为具有争议性;而思想家们在后人对历史所作的某些具有启发性的解释当中的在场或缺席,这本身并不必然就准确地反映了他们实际的历史地位或重要性。
  普芬道夫的思想背景就是后威斯特伐利亚时代的欧洲(postWestphalian Europe),时值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正经历其各大“半自治邦国”(奥地利、巴戈利亚、巴拉丁领地[Palatinate]、萨克森、勃兰登堡[Brandenburg]以及其他邦国)之间权力关系的重构,而对外则要对那些对其构成挑战的强国(诸如英格兰、尼德兰联邦[the United Provinces]、瑞典、丹麦、波兰以及西班牙)维持一种防御姿态。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目标是避免重新陷入宗教战争,以及应对分别来自法国和奥斯曼帝国(Ottoman)对其西方和东方领土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普芬道夫阐发了一套理论,该理论关涉个体间道德关系、国家权威、国家义务以及国家间合法交往等主题。他的首要目标也是避免毁灭性的社会冲突以及避免国家——在任何层面上——沦为那种被当作自然状态的战争状态。
  普芬道夫的方法是世俗的和反形而上学的,它有意地避开宗教诉求、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完善论及其目的论,还有这两者通常的混合体(该混合体吸引着许多德国的思想家、天主教徒以及新教徒)。与此不同,普芬道夫的方法建立在布丹(Bodin)、格劳秀斯、霍布斯的理论以及意大利的“国家理性”(reason-of-state)传统基础上。正因如此,普芬道夫被称作伦理学中的一位意志论者(voluntarist)、政治学中的一位主权论者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者。与自然法学派的那些形而上学的、新经院哲学的、理性主义的甚或是柏拉图哲学的版本不同——该版本的代表不但有萨拉曼卡学派(the School of Salamanca)(苏亚雷斯[Suarez]、维多利亚[Vitoria]),还有莱布尼茨和沃尔夫——普芬道夫的那种自然法被称为“现代版”或“新教版”。除了被认为是一位哲学家以及法学家以外,普芬道夫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他把其对各种各样的欧洲国家(主要是这些国家的对外关系)的叙述作为例子,用以说明其基本哲学概念。其作品尤其注重论述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思想宽容与宗教宽容,也特别论述了培根哲学主题——哲学中的创新。由于他的作品具有清晰性、综合性、思想的敏锐性、好论辩性并同时具有相伴而来的恶名,因此,这些作品被译成了欧洲多国语言,并且,在18世纪通行的有关道德、社会、政治、历史和国际事务的著作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特征,就是由普芬道夫的作品——通常以教学工具的形式——所提供的。
  1生平与著作
  普芬道夫1632年1月8日生于多尔夫开姆尼茨(Dorfchemnitz,位于德国萨克森的开姆尼茨市[Chemnitz]西南边的一个小镇)。该地区的新教徒选帝侯约翰·格奥尔克(Johann Georg)由于《帝国教产归还法令》(Imperial Edict of Restitution,1629年)以及由于蒂利的马格德堡劫掠(Tillys sack of Magdeburg,1631年)这两件事情而被迫放弃他在三十年战争中所持的中立立场,并只好投靠不久前攻占而来的由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所统治的瑞典军队(1630年,此时的瑞典属于反哈布斯堡联盟[anti-Habsburg alliance])。他的这两个选择——投靠瑞典军队以及随后在1635年重新回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山谷(Imperial fold)当中——导致其领土受到(之前本来得到了躲避的)掠夺,这次掠夺后来对青年普芬道夫关于帝国、宗教及政治权力的看法有所影响。普芬道夫的父亲伊赛亚斯·普芬道夫(Esaias Pufendorf)在1633年于弗劳哈(Flha)附近接过路德教牧师(pastorate)一职。若干年后,这家人正是在此处亲身经历了战争并体会到其可怕之处。(Dring 1996a)在这个家庭里,除了萨缪尔之外还有十个孩子,而十个当中有七个活到了成年。在这七个人中又有四个是男孩,而萨缪尔的年龄在四兄弟中位列第三,他比他的哥哥小伊赛亚斯(Esaias,1628—1687)年轻大约小三岁,后者日后成为了欧洲最有才华的外交官之一,而且还是萨缪尔一生的密友及其资助人。(Brenger 1993,[中译者按]此处,作者用“Brenger”提醒读者去参阅附在正文后的“其他一手文献”或“二手文献”部分中作者名为“Brenger,J”的作品,“1993”则表示相对应的1993年,“Un diplomate Sudois ami de la France:Esaias Pufendorf(1628—1687),” XVIIe Siècle 45:223-46.其余著作仿此,不再注明。Fiedler 2003)普芬道夫的著作《学术专题论文选集》(Select Academic Dissertations/Dissertationes academicae selectiores 1675b)中的献词就承认了小伊赛亚斯的资助。
  ……
展开
目录
缘起
“德意志古典法学丛编”出版说明
编译者说明
普芬道夫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
([美]迈克尔·赛德勒著,汤沛丰译)
托马修斯自然法理学导论
([英]托马斯·阿诺特著,吴彦译)
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
([美]帕特里克·莱利著,杨天江译)
政治、自由与秩序——康德的政治哲学
([德]沃尔夫冈·凯尔斯汀著,汤沛丰译)
论康德的《法权学说》
([英]卡特琳·费里克舒著,吴彦译)
康德的法律实证主义
([美]杰里米·沃尔德伦著,朱振译)
理性的公共运用
([英]奥诺拉·奥尼尔著,杨晓畅译,孙国东校)
康德论惩罚与道德存在的政治前提
([美]加尔·赫伯特著,邱帅萍译)
自律的限度——卡尔·马克思对康德的批判
([美]威廉·詹姆斯·布思著,姚远译)
参考文献选要
译 者 简 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