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人之际:儒道天人观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521134
  • 作      者:
    张永超,刘君莉著
  • 出 版 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天人之际 儒道天人观新论》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真正困境在于精神信仰危机。三代信仰由“帝”“天”向“人”“民”“德”下贯,先秦诸子则走向由人而天的回溯与重建,就此层面而言,儒家与道家都是天人之学,而且是“天人合一”之学。此种问题语境也决定了“天人关系”不是处理生态环保问题,而是处理“人事”与“天命”的问题。近代以来,儒、道所形成的文化传统遭遇西方文化,遇到新的危机,社会面临信仰失坠、人心迷失的问题。理性的思维方式及理性的生活方式是笔者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理性的侧重彰显信仰的必要,因此理性的生活方式必然走向社会规范的确立和信仰的重建。
展开
目录
导论 “究天人之际”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型

第一章 “天人关系”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天人关系”问题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关于“天人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书的问题意识、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从起源角度解读“天人关系”之确立及其演进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献中“化生”模式所奠定的“天人关系”
第二节 “天生蒸民”——作为价值源头的“天”向“人”的贯通

第三章 由人而天——儒道对价值源头的回溯与重建
第一节 儒家“尽心知性知天”的确立
第二节 道家“道法自然”对天道信仰的重建
第三节 “天命”“天道”与“天志”——由人而天的信仰重建

第四章 对“天人合一”论的误读及其批判
第一节 对“天人合一”论的误读
第二节 “天人合一”论无助于中国环保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儒道“天人观”对中国文化特质的塑造与影响
第一节 儒家之“道”——兼与西方比较
第二节 中国传统“孝悌”伦理的形成及其内在困境
第三节 心性自由与契约自由——不同天人关系的自由观塑造

第六章 儒道“天人观”的反省与重建
第一节 比较视域下对传统孝悌伦理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节 安身立命信仰的价值重建之可能
第三节 理性思维方式化解儒家思想现代困境之可能

附录一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二 作者研究论著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