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改变儿童:当代儿童家庭教育专题》:
三、隔代教养的利弊分析亲子教育与隔代教养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养一般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尽管家庭规模正趋向小型化,但据统计,目前我国三代家庭的数量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的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的比率愈大。
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父母工作负荷愈来愈重,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原本是减轻父母辈教养的负担、落实家庭教育并保证其质量的措施,然而隔代教养的实际效果并不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关于隔代教养的利弊得失已经引起不少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并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隔代教养的可取之处
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相比,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具有不少有利的因素。首先,不少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孙辈身上,而且他们也愿意在与孩子一起生活中获得乐趣。祖辈家长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还能耐心倾听孩子的叙说,观察他们的表现。一般来讲,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其次,祖辈家长积累了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际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最后,祖辈家长在长年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些正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
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不仅有其自身的优势,而且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加速、社会竞争加剧的今天,还能减轻孩子父母的教育负担,解除其后顾之忧,保证他们专心致志于事业。此外,隔代教养对老年人摆脱离开工作岗位后的孤寂,在与孩子共处、互动和同乐中获取生命活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也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承认隔代教养的客观存在,重视祖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发挥隔代教养的有利因素,是三代家庭的家庭教育中可取的态度。
(二)隔代教养的不足
隔代教养除其有利方面外,也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一般认为,祖辈往往对孙辈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老人就给什么。当孩子哭闹时,大多数老人对孩子百般依顺,无原则地满足其非分要求。祖辈对孙辈容易纵容护短,父母管教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孩子,有些老人会出来干预,甚至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父母的不是,结果非但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的克服,反而使有的孩子以为有了后台靠山而有恃无恐,变得无法无天。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许多老人唯恐孩子吃苦、受委屈,往往自己包办代替,替孩子穿衣叠被,背孩子上楼上学……祖辈成了孙辈的仆人。有的祖辈家长把物质刺激当作教育的法宝,只要孩子能听话、不吵闹、做作业、成绩好,就提供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名牌服装甚至金钱给予鼓励。
造成隔代教养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模式容易僵化而缺少变通;退休后的祖辈家长活动、交往的范围比较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其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加上老年人的慈幼之性和“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补偿心理,容易造成他们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过度保护和不应有的替代;由于年龄而产生的生理变化,祖辈家长在动作的灵活、语言的清晰、表情的丰富等方面毕竟有所欠缺,年幼的孩子容易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受到影响。祖辈家长的这些特点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除了应该引起祖辈家长的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外,父母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由此可见,隔代教养利弊兼有,具体到不同家庭,隔代教养的成效各个不同,其间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祖父母与父母关系是否协调,各自的职责是否明晰是最基本的原因。因此,父母和祖父母要想共同教养好孩子,二者必须明确分工,相互协助,形成教育合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