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海神信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53428
  • 作      者:
    乔培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隋代建庙于广州黄埔的南海神庙至今已逾千年,是我国古代东、西、南、北四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围绕着南海神庙,独特的南海神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形成、发展。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南海神庙不仅见证了珠江水的起伏跌宕,也留下了诸多遗迹、文献和民间传说,形成了缤纷多彩的波罗庙会和民俗,丰富了中国特色的航海文化。本书收入的文章多角度地展现了南海神信仰的绵长历史和丰富内涵。
展开
作者简介
  乔培华,女,1955年生,河南省新乡人。广州航海学院航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完成的科研项目有航运与广州现代化研究、涉海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生存问题研究、海洋认知下的南海神庙文化软实力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与航海文化相关的论文。同时,组建起一支航海文化研究团队。
展开
内容介绍
  南海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以后各个朝代都有大量而明确的文字传世,三国时期东吴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康泰的《扶南传》,晋朝裴渊的《广州记》,南北朝沈怀远的《南越志》,唐朝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宋朝李眆的《太平御览》,明朝唐胄的《正德琼台志》,清朝郝玉麟的《广东通志》、陈伦迥的《四海总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中华民国1935年公布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47年将曾母暗沙确定为中国南海所及的极南点,并以“十一断续线”形式划定了中国国境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九断线”的范围,郑重表达对南海的权利。
  南海神信仰作为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为更多的民众所接纳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收入的文章即多角度地展现了南海神信仰的绵长历史和丰富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南海神信仰: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乔培华
  南海在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广阔,航道最繁忙,出洋通道最多,周边环境最复杂。南海的独特性决定了南海神的重要与尊贵。传说南海神是功德无量的航海保护神、神圣庄严的海域守护神、法力无边的海洋气候掌管神。因而,南海神信仰在南海之滨悠长久远,生生不息,延绵不断,显示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力量和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一、南海神主宰着中国最大海域——南海
  中国对海神的信仰由来已久。相传当年武王伐纣,有各路神仙来助,其中就有南海神祝融、北海神元冥、东海神勾芒、西海神薅收、河伯冯修。
  南海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之后各个朝代都有大量而明确的文字传世,如三国时期东吴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康泰的《扶南传》,晋朝裴渊的《广州记》,南北朝沈怀远的《南越志》,唐朝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宋朝李的《太平御览》,明朝唐胄的《正德琼台志》,清朝郝玉麟的《广东通志》、陈伦迥的《四海总图》和《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中华民国”1935年公布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47年将曾母暗沙确定为中国南海所及的极南点,并以“十一断续线”形式划定了中国国境线。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九断线”的范围,郑重地表达了对南海的权利。
  正是因为南海的重要性,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格外重视南海神,从名号的册封到神祠的高规格兴建都显示了南海神的尊贵和不同凡响。信奉南海神古已有之,但为南海神建立神祠则是从隋文帝开始的。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要以隆重的祭祀来告慰天地、山海和祖宗,因而在隋开皇十四年(594)下诏建立“南海神祠”,封祝融为南海神,行侯制一级,立夏祭祀。唐玄宗是有大作为的皇帝,其时海上丝绸之路已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农业生产也需要雨露滋润。唐玄宗加封南海神从公侯上升至王,封为广利王,祈望南海神保佑。宋代时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辽国和西夏的阻隔,对于贸易更加依赖海上丝绸之路。为了祈祷海神的眷顾,再次对海神册封。宋仁宗下诏封南海神为“洪圣广利王”,其后又特赐南海神为“昭顺”,即“南海昭顺洪圣广利王”,南海神夫人被封为“明顺夫人”。南宋时,因地偏东南沿海,人们对南海神就更加崇敬和礼遇。宋高宗加封南海神为“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同时加封南海神的下属为侯。元代时,虽蒙古族与汉族礼仪有别,但祭拜南海神仍被定为国策礼仪,元世祖赐封南海神为“南海广利灵孚王”。明代对南海神庙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维修,明太祖下诏除去前朝所有封号,以地名称神,故而称之为“南海之神”。清代对江河湖海诸神都有加封,对四海之神加封龙神,清雍正帝封南海神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对南海神都崇敬有加。
  另外,南海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海域,它的安宁支撑着政权的稳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历史的演进,因而也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格外垂青和重视,除了派得力重臣为之执掌之外,还要借助神灵。因此,南海神被冠以显赫尊贵之名,守护南中国海疆,给统治者以信心,给人民以安全感。
  二、南海神信仰的文化生命力
  南海神信仰具有悠长历史和芸芸信众。南海神庙历朝历代的修缮与隆重祭祀,说明了其穿透时空的文化生命力。
  南海神信仰总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尊崇,体现其政治意向。传说周武王得到南海神的帮助,灭纣立国。唐玄宗在遇到特大旱灾的时候,求南海神降下甘霖以救众生。在唐宋时期更是祈盼南海神保佑生机盎然的海上丝绸之路平安和海外贸易繁荣。明清以来,由于南海出现不平静,海盗迭起,西方侵略者屡犯,统治者祈祷南海神运用神力保卫海疆,巡视海疆,使南海海不扬波。
  国家祭祀的宏大场面、高官云集的顶礼膜拜、礼仪俨然的定制规格,使南海神信仰受历代文人推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下的《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碑文,非常详细地记叙了当时广州刺史孔戣祭祀南海神的全过程,并且传递出事神以诚、祭神以丰、供神以真的讯息:只有完整、准确地代为传达朝廷对南海神的崇敬并隆重礼拜,才能获福,第二编第一篇
  南海神才会使盲风怪雨尽去,五谷胥熟,使人民生活安定,丰衣足食,老少咸欢。
  南海神是海域守护神。他的四儿子名字叫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其主要职责是巡海和打捞救助遇险海船。南海神还有两个下属,一是巡海曹将军,南宋时被封为“济应侯”,另一个是巡海蒲提点使,被封为“顺应侯”,主要职责就是守护南海的安宁。祈求南海神守护南海,使南海海疆无恙,是国家祭祀的又一目的,也是自古以来国家海上武装力量海神信仰的心意所在,与南海神共守海疆,有意志,有信心,有力量。
  南海神是航海保护神。这是海商和海员信仰的主要缘由,他们希望得到南海神的庇护。人行千里平安是福,船行万里海不扬波。自古以来,海商、海员出海都要到南海神庙祈福许愿,祈求海船航行一帆风顺,期盼海上贸易利润丰厚。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在外国船上服务的海员要上船远洋,先带上老婆、孩子到南海神庙烧上三炷香,放上香火钱,祈求保佑海员航行顺风顺水,海不扬波,平安归来。在国营船上服务的海员,有的也在驾驶室设有神龛,供奉海神。出海前上香、摆供,以表虔诚信奉。有的船没有供神龛,但也有自己的忌讳,在心中给海神留有一个位置,时刻不忘,随时祈祷。在民营船上服务的海员,船上必定都有海神的神龛,他们有比其他人更深一层的对海神的信奉和依赖,以求得心安、自信与坚强。
  渔民对南海神是信赖有加的,他们不仅在出海打鱼前要到南海神庙许愿求福,在海上打鱼时,也带有香和酒,用以祭拜。如海南省的渔民到南海的最南端曾母暗沙,老船长便点燃香烛,洒酒于碧波中,虔诚地祭拜四方,祈求曾母娘娘和南海神灵保佑国运兴隆、南疆永固,保佑多多捕鱼、平安顺利。
  从不同层面反映出的对南海神信仰的虔诚,充分说明了其文化生命力的绵长延续性。南海神信仰从国家祭祀的庄严神圣到民间祭祀的求真务实,这实际上是其扎根的过程。一般来说,完全官方的海祭活动,很容易随着政权的交替或最高统治者的替换而消失,而在民间的传承则是一代又一代人信心和精神的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
  民俗活动形式加入其中,神奇生动的民间传说也影响了民众。
  三、南海神信仰是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海,这在历史文献中的《广东通志》、《琼台志》中都有明确的记载,而水下考古发现也能充分地说明问题。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专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坚持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考古,打捞出大量的秦汉以来的陶瓷和唐宋以来的钱币和瓷器,还有近年来打捞出的南海1号、南澳1号。在浩瀚的南海,有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大量水上和水下的、文献与实物的历史证据,还有关于南海神的民间种种传说。
  南海这片祥和的海域随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来临,逐步进入西方人的视野,特别是随着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灾难,南海也未能幸免,而且是最早遭到厄运的。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先后来到南海测量、勘察,冲击着中国渔民经营海岛的传统模式。特别是法国人直接公然窃居南海的9个小岛,并公开宣称拥有主权;日本人先掠夺南海诸岛资源,而后直接军事占领。早在晚清时,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先后成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并把代表东沙、西沙的“千里长沙”和代表中沙、南沙的“万里石塘”以府的图例纳入中国版图。“中华民国”政府更是在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设立海军管理处。南海各群岛归广东省政府管辖,并公布了西沙群岛专员、南沙群岛专员。随同“民国”海军登岛的还有一直在此捕鱼为生的渔民。这些渔民把许久以来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对海神的崇拜与敬仰传给了“民国”海军和接收官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南海在西方国家所印制的地图中,也是按照中国政府确定的九段线公布的。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南海蕴藏着大量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周边一些国家出现不正常的动作,声称对南海的一些岛礁享有主权,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南海有争议地区。通常所说的有争议地区集中在南沙、中沙、西沙3个部分,特别是在南沙。现在越南侵占了南沙水域的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马来西亚抢占了5个,而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南海问题非常严重且复杂,既考验着中国人保卫疆域的能力,也考验着中国协调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智慧。
  文化凝结着历史,也连接着未来。南海神信仰是一种厚重的文化力量,它说明自古以来南海就是中国渔民渔猎生活的场所、中国商船经略的场所和中国文化渗透的场所。今天重视南海神信仰的文化发散力量,有必要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南海神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仅要注重南海神庙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整修与和谐,还要注重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福建省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如福州市分期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和航政文化博物馆。我们可以借鉴福建省的经验,完善与规范南海神诞辰庆典,整理文献资料,录制影像作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投入精力和财力整合南海神庙、龙头山、庙头村等实景区域,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公园。还要根据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做好不同时间段的内容安排,扭转南海神庙上半年热闹、下半年冷清的情况,要有常态化的内容与载体。
  二是开发南海神文化产品并且形成产业。应当制订出有关南海神文化的发展规划,使其在广播、影视、音乐、戏曲、动漫游戏、网络信息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加强其传播力度。同时,应当很好地利用“航海日”与“海洋宣传日”,开展一定规模的活动,把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吸引过来,使之既了解海洋知识,也了解海洋民俗文化,激发学生们对海洋的亲近感。
  三是开发南海神文化的休闲旅游项目。传说南海神掌管着巨大的、既美丽又神秘莫测的海域。可以组织爱好探险又有海洋情结的人结合南海神文化中巡海的故事情节到南沙、西沙诸岛屿进行巡海探险和旅游。还可以组织海洋集体婚礼、选美比赛,组织海洋庆典、疍家海上民俗表演等,将这些形式和活动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将南海神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生活之中。
  四是沟通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共同进行南海神文化的研究。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濒临南海。近年来,南海问题复杂化、敏感化牵动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守住并管好老祖宗留下的家业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与港、澳、台地区的学者一同进行南海神文化的研究,形成一定的氛围,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关心,使理论研究先行,再通过南海知识竞赛、少儿南海岛礁拼图等活动普及知识。我们知道,在这些地方也都有南海神的行宫——洪圣祠,可共同进行庆典活动,轮值负责活动,使南海神文化活动走出神庙,在各地兴盛。
  四、结束语
  南海神信仰作为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为更多的民众接纳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即使是广州市民,没有来过南海神庙的也大有人在,不少人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在全国,很多人只知道有南海,而不知有南海神。我们可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把南海与南海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南海神文化成为我们坚守南海的意志力量、自信力量、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
  ……
展开
目录
南海神信仰: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乔培华)
南海神信仰的当代价值(雷新兰)
南海神洪圣信仰文化的现代意义(黄咸强)
南海神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占毅)
南海神庙的历史文化意蕴(朱慧)
南海神庙: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与名片(乔培华)
南粤与地中海海神及海洋商贸文化比较(胡大立)
从海神信仰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马英明)
南海神庙: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高乔子)
瑞典“哥德堡号”与南海神庙(黄叶青)
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曾丽明)
南海神庙之康熙“万里波澄”碑(张晓鸣)
南海神庙的三重意境(王华)
南海神庙的国家祭祀(牟方君)
南海神庙之文治教化的功能(雷新兰)
南海神庙之怀柔远人的功能(吴妙英)
南海神庙与子嗣文化(马英明)
与南海神祠相邻的“海军一条巷” (高乔子)
张九龄与南海神庙(黄咸强)
从苏轼谪游南海神庙看其放达人生(张晓鸣)
林则徐《祭海神文》的民族使命感(朱慧)
张之洞海防思想与南海神文化的交融(张晓鸣)
孙中山祭拜南海神的重要政治意涵(占毅)
南海神洪圣文化与妈祖文化的现代诠释(孙利龙)
当代海员心中的南海神信仰(陈艳)
从波罗诞庙会看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高乔子)
南海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定位(陈文宇)
南海神庙对各层次群体所体现的多重意义(冯金磊)
中国航海日之历史考察(乔培华)
南海神:岭南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核(占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