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8615
  • 作      者:
    孙麾,何怀远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孙麾(孙辉),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8月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99年评为编审,曾任《未定稿》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现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内刊》主编。兼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系统全面地回顾总结研究9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进程、基本成就、基本经验以及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2011年5月20—21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在南京联合举办了“第十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为主题,来自国内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编译与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及其中国化大众化”、“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
  首先,李达著译为毛泽东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开阔了理论视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主要内容逐渐由唯物史观转向唯物辩证法。早在20年代,瞿秋白就已经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唯物辩证法的广泛宣传与普及主要肇因于一场颇具规模的论战。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中国理论界围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作用、哲学本身能否消灭、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以及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观、历史观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论者指出,“中国自1927年社会科学风起云涌,辩证唯物的思想有一日千里之势;因之俄国的思想介绍盛极一时”。这一方面是因为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以及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客观上要求人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社会、指导革命实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坚定的革命知识分子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编译、著述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受到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哲学界发生了一场激烈论战,在斯大林的支持下,以米丁、康斯坦丁诺夫、尤金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哲学家批判了机械论派和德波林派否定列宁哲学的倾向,倡导以列宁哲学为重心,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根据列宁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观点阐发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功能。
  在这场唯物辩证法运动中,李达亲自翻译介绍了国外学者尤其是苏联学者的唯物辩证法著作,还撰写了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的专著。他的功绩在当时就受到了学者的肯定。“今日辩证唯物论之所以澎湃于中国社会,固因时代潮流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左右,然李先生一番介绍翻译的工作,在近50年思想史之功绩不可忘记。”他所翻译的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是这一时期苏联哲学家编写的教科书中的代表作,它吸纳了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派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突出了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代表了当时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正如李达在《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译者例言”中所指出的,“《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是集体研究的结晶,是最近哲学大论战的总清算,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现阶段,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系统的说明”。因此,李达选择翻译出版这一著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们的眼界,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事实上,这本《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与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米丁著的《新哲学大纲》等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一些观点被当时参与唯物辩证法论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广泛引用,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主流地位与世界观的指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
展开
目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毛泽东关于两类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思想的再思考
论《实践论》、《矛盾论》的民族视野
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启示
“经典表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拓展——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3、5分册的微观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及其中国化、大众化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念及其建构
马克思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创新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项思想史议题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及其启示
马克思历史观: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基础
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哲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
中国发展模式、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
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何以可能
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思想的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向
东方民族的命运和中国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中国道路及其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
描述历史规律还是批判资本主义
“中国奇迹”背后的辩证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与中国道路的探索
重新发现马克思: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维度
第十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