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感性走向理性:城乡规划空间和管理视角下的文学作品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81018
  • 作      者:
    郐艳丽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为专业基础课,笔者2008年开始教授此课程,课程设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传统规划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一般采用大作业的形式,需要较强的绘图能力,但我系学生恰恰绘图能力差别较大,优势是知识结构好,综合分析能力强。为探索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城乡问题,领会城市规划的专业基本知识,规避弱点,发挥专长,特设定这样的作业形式:从名著中用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去分析城乡建设与规划历程,解读城乡空间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关于城市规划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感性走向理性 城乡规划空间和管理视角下的文学作品解读》:
  2.双水村的空间分布
  (1)两河
  双水村之名,源于村中有两条河流交汇,一条是从南向北流的东拉河,一条是从东向西流的哭咽河。河流的流向可以根据原文内容推理得出:东拉河在小说中有这样两处描写:“像银子一般清亮的东拉河,到这里水量已经大点了,此刻在夕阳的辉映下,波光闪闪地流淌着,和公路并行,在沟道里蜿蜒盘绕”,“全村人在绝望之后,突然愤懑地骚动起来。所有的人现在都把仇恨集中在上游几个村庄——这些村子依仗地理优势,把东拉河里的水分别拦截了。据去原西县城办事回来的人说,下山村、石圪节村和罐子村的河坝里,现在都盛满了水,他们一直用抽水机抽水浇地哩”。由此看来,东拉河是从分水岭发源的,与公路是并行的,而公路过了分水岭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所以东拉河也是南北走向的。双水村发生旱灾时,村民抱怨上游的下山村、石圪节村和罐子村拦截了东拉河的水,说明双水村位于下游,即东拉河是从南向北流。哭咽河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从田家圪崂的公路上下去,跨过东拉河,穿过三角洲枣林中的一条小路,就是和东拉河在庙前交汇的哭咽河”。既然东拉河是南北走向,那么哭咽河应该是自东向西流,并与东拉河交汇。
  原文中是这样描述三角洲的:“两河交汇之处,形成一个小小的三角洲。三角洲的洲角上,有一座不知什么年间修起的龙王庙。这庙现在除过剩一座东倒西歪的戏台子外,已经成了一个塌墙烂院。以前没有完全破败的时候,村里的小学就在那里面——同时也是全村公众集会的地方……这个三角洲就叫庙坪”。庙坪有一片密密麻麻的枣树林,加之历史因素,可以说是双水村的公共活动空间。
  (2)三山
  双水村有三座山:西面是西山,神仙山位于村庄东北部,东南面是苗坪山。西山自然位于双水村的西侧。关于神仙山小说中描写:“金家的祖坟就扎在哭咽河北岸的神仙山下”。也就是说,双水村的东北是神仙山。对庙坪山位置的相关描述:“孙少平给姐夫王满银送吃食过了东拉河,就到了庙坪”。孙家在双水村最南端,因此庙坪应该在村东南方向。
  (3)三姓
  双水村有三大姓:孙、田、金。原文中是这样描述孙少平家的:“少平他们家在最南面的村头,独家独院,和村里其他人家不相连。走出一小段路后,就是田家圪崂”。这就说明,孙少平家在田家圪崂最南面的村头。而孙少安的砖厂,小说中这样描述的:“清明前后,地已经全部融通,孙少安就在村后公路边属于他们家承包的一块地盘上,开始修建烧砖窑了”。这就说明,孙少安办的砖厂在家附近靠近公路的地方,后来孙少安又在离砖厂不远的山脚下建了新窑。田姓人家住的地方叫田家圪崂,位于东拉河西岸,小说中这样描述:“旧社会,河东的金家在村里主事。而新社会,河西成份好的田家,明显在村里占了上风。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也就是说,田家住在东拉河西岸。金家住在金家湾。小说中写道:“过了哭咽河这座小桥,就是金家湾。除过少数几家杂姓,大都住着金姓人家。一道阳湾里,家户住得密密麻麻,相当拥挤。
  ……
展开
目录
一 另辟蹊径
——从文学作品专业解读社会的教学尝试
二 雾乡茫茫
一一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读川西乡村
三 风雨芙蓉
一一从《芙蓉镇》看传统建筑保护
四 大城小事
——从<钟鼓楼》看城市规划
五 杂乱有序
一一从《钟鼓楼》看公共空间营造
六 分分合合
一一从《平凡的世界》看中国农村的发展
七 人本非凡
一一从《平凡的世界》看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
八 政治空间
——从《少年天子》看城市规划与管理
九 生死回眸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北京旧城空间演变
十 制度之殇
——从《穆斯林的葬礼》析北京居住空间变迁之政策
十一 管窥津城
——从《都市风流》看城市发展
十二 盛世荣华
——从《长恨歌》看海派文化与城市再生
十三 风雅无期
——从《茶人三部曲》看杭州茶行与茶馆空间演变
十四 城市史诗
——由《东藏记》解读战争下的昆明
十五 大城大爱
——从《南渡记》看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规划
十六 别样人生
——从《高兴》看城市边缘人的社会网络
十七 冷暖自知
——从《湖光山色》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
十八 制度之殇
——从<天行者》引民办教师与农民工窘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