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普陀学刊.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6852
  • 作      者: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普陀学刊(第二辑)》重点文章有两大类,一组是关于佛教教育的论文,作者大多是在国内高校、佛学院从事宗教与佛学教育的专业人士。
  所论不管是有关当下佛教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还是历史上或国外的相关实践,都十分地对路而有价值;置于提出的改革设想,也是有的放矢切实相应。另一组专论中国古代四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与贡献,也皆非泛泛而论。不少论题为以往学界所忽视,但却不乏重要性。另外,还有一组文章以佛教生死解脱的实践为立足点,结合现代生命学、心理学等理论展开讨论,读来也多有启发。总之,本辑内容与编排而言,不同于一般学界所编的同类学刊,体现了编者的立场与特色。
展开
精彩书摘
  《普陀学刊(第二辑)》:
  (3)从具体教学环节看,各地佛学院的课程设置,各自缺乏特色,教学意义不够鲜明。教材建设虽经1992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汉语系佛教教育座谈会强调与部署,但仍收效甚微。师资力量随着老一辈僧俗退离教育第一线显得愈加薄弱,利用社会人才虽不失为有效途径,但不少佛学院领导对此心存疑虑。不少地区佛协互相攀比,宁愿出钱出力大规模造像建寺也不愿增加对作为根本的教育投入等。
  五、当代佛教教育存在的问题
  弘扬佛法或创办佛教教育,人间佛教一般会强调契理、契机等两大原则。现在这两大原则遇到空前的挑战。一是佛教发展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只有对佛法深有研究者和有修有证者,才可能从中认识佛法真谛,并使自己的言行契合佛理;二是近百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宗教和思想文化体系竞争日益激烈,佛教从来没有面临如此之多复杂的情境和不同的根机。综合起来,当前佛教教育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居士教育的问题
  佛教教育中的居士教育,经常被忽略,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形势非常严峻。佛教教育必须融进世俗教育,包括学制管理、教育成果和人才的考核与应用机制、海外交流等方面。
  (二)世俗主义的冲击及回应
  现时代的佛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俗主义的冲击。世俗主义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者为世俗理性主义,另一为世俗感性主义。
  佛教界在应对现代世俗主义而展开教化时,虽然有“契理契机”的基本原则,但事实上并没有妥善的应对之策,这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处理不当:其一,不重视厘清佛学(内学)与世学的根本差异,没有积极弘扬佛教的殊胜特质;其二,没有强调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信仰原则。
  由于科学理性支撑的世俗理性主义与超经验、非逻辑的宗教体验性正相反对,再加上世俗感性主义的享乐性质与制欲克己、超凡人圣的宗教实践相对立,对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宗教构成了消解,使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就佛教而言,这对佛教僧人以及一般佛教信众的佛教信仰造成持续性乃至破坏性冲击。一方面使信众信仰不深固,易于衰减,另一方面使信众以世俗主义看待佛教,带来佛教的世俗化,或者说“矮化”。
  (三)“内学”与“世学”的关系
  佛教教育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是僧教育,一方面是居士教育,这就是内学与世学的关系,包括了向下(摄引众生)与向上(求趣佛道)两方面。一般而言,内学与世学在意趣方面具有本质的不同。小乘佛教属急趣寂灭之解脱论,而大乘佛教属普渡众生之菩提论。但不论是解脱论、还是菩提论,皆是出世间学。世学所关注者,为世间之福乐,与内学所趋相去何止霄壤。为此,以目前佛学院以僧教育为主题的佛教教育模式,似乎忽略了以居士教育为对象的佛教教育建设。
  (四)佛教之信仰与佛教教育的内在关系
  佛教之信仰原则,在佛教教育中如何体现,同时又要帮助学僧或者僧众厘清佛学与世学的差别、明了佛教的殊胜性,如何进一步培养、强化学僧乃至一般信众对佛教或说三宝的信仰,甚至这要放在佛教教育的第一位。这是佛教教育必须妥善处理的一个层面。
  ……
展开
目录
特稿
原始佛教的僧团制度叙要(陈士强)
佛教教育专论
佛教教育的当代困境及其改革路径(李向平)
“圈内人”与“圈外人”,“学术”与“实践”:西方“佛学研究”与现代“佛教教育”的问题(邓伟仁)
中国近代佛教教育兴办的背景及其类型分析(唐忠毛)
学修相长,何以可能?——南传佛教国家现代佛教教育的问题和启示(庞亚辉)
福州鼓山涌泉寺与近代僧教育(王荣国)
律净双弘以身允蹈——北宋律祖元照的教育思想(国威)
鸠摩罗什研究
鸠摩罗什的即心净土思想及其对禅净两宗的影响(宗柱)
鸠摩罗什所倡“念佛三昧”与道信“一行三昧”之比较(白冰)
鸠摩罗什法师论“菩萨法身”义(张云江)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偈语研究(韩传强)
鸠摩罗什舌舍利灵验之历史影响(郭俊良)
佛教文史
《高僧传·道恒传》发微(王亚荣)
《楞严经》笔受房融行状考(李欣)
佛教生命学
佛教对心理疾病产生根源的解析与对治——以唯识学为例(普超)
天台教理的身心观解与身心自在之道(尤惠贞)
道元禅师“修证一等”思想的生死教育启示(蔡昌雄)
佛教文献学
英藏西夏文本《妙法莲华经》研究(崔红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