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离当年梦想有多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109333
  • 作      者:
    崔干行著
  • 出 版 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966年作者从广州徒步99天到北京大串联的日记。
  1968年作者主笔完成的10万字《广州二中红卫兵大事记》。
  这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
  记录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为实现梦想的曲折经历,肉体和心灵上经受的种种创伤,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下一代都可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展开
作者简介
   崔干行,男,广东新兴人,文学学士,教授。1982年至2012年,在广州大学(合并前的广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先后完成教育类著作《教育实习》《教师笔记——对广东语文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的理想与现实》《谁能让语文变得有趣》《语文课的铃声响了》等,共约136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离当年梦想有多远》是一位老教授饱含深情与理性思考的人生回忆录,以1966年从广州徒步99天到达北京的日记、1968年写的近10万字《广州二中红卫兵大事记》、1968年代表35位红卫兵写给省市领导的《上山下乡申请书》等原始的史料为线索,记录他的红卫兵和知青岁月以及文革后的经历。贯穿全书的主线是“血统论”的罪孽与批判,对于家国苦难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兴旺的追寻。
展开
精彩书摘
  《离当年梦想有多远》:
  第二节“造反有理”
  根据《大事记》的记录,我们学校是1966年6月正式开始“文革”的。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我们还一头雾水或者半懂不懂,那么,1966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通知,我们就猜测到大概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五一六”通知指出“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历史学家大都把1966年5月16曰定为“文革”的开始之日)。当时,“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代名词。
  印象更深的倒是评邓拓、吴晗、廖沫沙(当时分别任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人)以“三家村”为名写的文章。按我们的理解,这些“大毒草”的“伎俩”就是“影射”。当时风声鹤唳,大家都想方设法揪出攻击伟大领袖的“黑手”。《中国青年》1964年第24期封底有~幅题为《你追我赶》的油画,内容是描绘农田丰收景象:一群年轻人挑着刚刚收割的庄稼,个个健步如飞,前景是一片起伏摇动的芦苇。同学们竟然能从中“发现”一些“反动”东西。比如,把画倒过来,可以看到芦苇中有两位伟大领袖的头像。当然,这一切都是“想象”,子虚乌有。实际上,我们当时作为中学生,对“黑手”之类完全谈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更多的是好奇而已。只是,一连串事件造成到处都有“阶级斗争”的紧张空气。
  《大事记》从1966年6月1日开始记录。以下另外字体的内容,除了有说明的,都是《大事记》中的原文。原文有日期,但没有“年”“月”“日”,为了阅读方便,补上了。此外,有的内容做了删节,侮辱性字眼如“黑××”的“黑”也删去,但没有增加,更没有改写。从规范角度考虑,有的标点符号做了修改,“工作队”统一写成“工作组”。
  ……
展开
目录
前言 留下历史
第一章 九十九天
第一节 成了“人物”
第二节 从广州走到韶山
第三节 从韶山走到北京
第四节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第二章 血与火
第一节 写于1968年的“红卫兵大事记”
第二节 “造反有理”
第三节 “血统论”的肆虐与批判
第四节 “刀枪入库”

第三章 海南岁月
第一节 “我们是希望”
第二节 一个三县交界的地方
第三节 “英雄式”劳动
第四节 难为“无菜之炊”
第五节 静悄悄地撤离
第六节 后知青时代

第四章 家与国
第一节 回到“旧社会”
第二节 “走吧,记住要做一个好人”
第三节 近在咫尺
第四节 不“清白”的家世
第五节 日子还得过下去
第六节 故乡:坝塘与水湄
后记 好事多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