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026723
  • 作      者:
    杜学礼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研究》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为线,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历史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为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发展问题和理论创新三个方面。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研究》结构严谨、逻辑严密,适合作为广大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之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研究》:
  中国共产党十一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耍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礼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三代党的领导集体为这套理论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节邓小古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洪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航程。邓小平对此作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也为实现马克心主义哲学中国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历史基础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国际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持续了30多年的紧张和对抗,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有了很明显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认识到,虽然两国手中都握有大量的核武器,但一旦发动战争,必将导致同归于尽的后果。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各国人民都已经逐步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要求世界和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调整政策,由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变为对话,国际局势开始缓和,世界历史呈现出要求和平、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特点。世界的和平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涵解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意蕴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内涵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坚持理论创新
第三节 坚持实事求是
第四节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 建设和谐文化
第三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六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共产党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结束语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